新华网北京7月9日电(记者杜宇、王立彬、朱立毅、张晓松)从今年3月份开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从量价齐跌到量价回升,从土地流拍到“地王”归来,市场变化之快,令人炫目。
房地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全局,一头系着百姓生活。那么,如何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变局?
房地产市场:是全面复苏还是局部回暖?
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房地产市场的热度似乎有些迫不及待。
“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房地产阳春来得这么快,超出了想像。”从3月份开始一直做营销的华业地产副总裁陈云峰说。
“年初觉得房价还能继续下降,可眨眼之间价格又回升了,真是看不明白。”准备买房结婚的北京君成保洁公司经理李军成说。
权威部门统计数据也印证了市场变化:今年前5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5.5%,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连续三个月上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一些地段好的楼盘价格甚至已经达到2007年最高水平。
北京市菜市口附近的一个楼盘销售员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卖完了每平方米16000多元的第一期房子,二期楼盘预计在9月推出,价格初步定在每平方米20000元到22000元之间。
地产商之间的“争地大战”在全国上演,6月30日下午,北京广渠路15号地的拍卖成交价格最终定格在40.6亿元,竞标成功的中化方兴公司成为了北京楼市成交总价和楼面单价的“双重地王”。
在南京、上海一些城市,流拍地块今年溢价成交。万科、万达、城建等行业领头企业纷纷斥巨资在土地市场拿地。以中化方兴公司为代表的具有央企背景的大公司,也频频高调亮相土地市场,备受注目。
分析人士认为,“地王”现象重现,说明在其他工业经济比较困难的背景下,这些企业对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看好,同时也具备充裕的流动资金。
房地产业信贷“闸门”有所松动,开发商从金融机构更容易得到资金支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到5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国内贷款3962亿元,同比增长15.8%。与中央政府的审慎相比,地方上已经放开二套房甚至三套房信贷闸门。
事实上,市场活跃的表现并不均衡,土地、房产价格的大幅回升主要还是集中在一线部分城市,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很大起色。综合全国的情况来看,并不能得出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甚至普遍“过热”的结论。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沈建忠认为,市场的变化总体来看比预期的要好,继续保持了一个回暖的态势,消费者的信心正在逐步增强。但是区域性差异的存在不可否认,并且还在进一步扩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廖英敏认为,资产的价格变动往往要快于实体经济的变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进一步证明了宏观经济向好的大趋势。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这一轮调整并没有充分洗牌。‘冬天’的时间没有预料的长,也没有预料的冷。”
房地产已经复苏? (资料图片)
房地产市场:实火,还是虚火?
楼市回暖,吻合了经济回升的步调,但一些人担心房地产市场会不会是虚火上升?
伴随着楼市出现回暖迹象,开发商找托儿假充楼盘热销、自买自卖假按揭套现等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对于当前楼市的表现,不少专家认为是有刚性需求在支撑。
廖英敏说:“主要依据是这轮房地产市场消费的启动是从二手房、小户型开始的。”
据分析,刚性需求的释放得益于2008年底政府出台的降低利率、减免税收政策,同时一些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纷纷采取降价措施,也刺激了普通居民购买住房。
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体现居民购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占居民贷款比重环比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但是,房地产价格却在节节攀升,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顾云昌认为,楼市启动是从刚性需求开始的,但是,这个过程还没有走完,投机需求已经进入。从数据上看,商品房销售额远远高于销售面积,这说明目前高档房销售量加大。
青岛百通城市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立才说:“我们开发的高档楼盘‘香溪庭院’,每平方米均价为8500元左右,属于联排别墅,从年初以来,销售一直在加快,3期开盘1个多月,平均一天卖一到二套。”他认为,“香溪庭院”的购买者主要是为了保值增值。
2008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处于历史低位,造成市场供小于求,一些投资者将楼市看作避风港,加上国外热钱的流入,这都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
记者在东部沿海城市采访时发现,当地一家畜禽良种公司已变身为房地产项目单位。
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有大量资金做支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认为有其必然性,他说:“大量其他行业资金进入,说明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利润相对要高。”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廖英敏说:“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必然要抬高地价,最终又会推高房价,形成新的泡沫。”
顾云昌说:“房价上涨需要有实体经济来支撑,只有实体经济上来了,大家收入增加了,房地产市场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需要实火,而不是虚火,否则不会走得太远。”
楼市政策:是激发活力还是防止过热?
面对楼市的新变局,如何掌握平衡,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要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又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这是一个新的考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向好的走势,要合理引导,适度调控,防止价格出现大的波动。”
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如何应对东、中、西部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差异?特别是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失衡明显的情况下,确保住房政策的有效性、针对性难度较大。
土地是关键,金融定冷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土地供应方面,需要平衡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的比例关系,既要保证激活商品房市场的活力,又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
记者近期在厦门采访,当地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负责人说:“房价上涨,我们也头疼,这几个月房价又上涨,但是我们不像2005年压力那么大,因为有保障房。”
有关专家指出,在信贷资金投放上,既要防止因资金不足使房地产业陷入“供氧不足”、增长乏力,又要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投机性资金蜂拥而入引发金融风险。
廖英敏说:“银行要从授信尽职调查、贷款发放等环节把好关,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等领域。”
保增长并不意味着维护高房价,在住房问题上政府必须要有所作为,土地收益要回馈民生。
青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书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房价不是越高越好。要考虑城市的商务成本,土地赚钱了,可是成本太高,创业环境也会大打折扣。地方政府当房价推手是选择自杀的道路。”
下一步,只有各方协调努力,既激发市场活力,又防止虚火上升,房地产业才能真正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