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2007、2008年,宜城市曾连续三年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称号,在襄阳市下辖的6个县级市中,“在整个襄樊市范围内,宜城的经济可以排在县级市中的前三甲”,当地一位官员神色颇为骄傲地告诉记者。在宜城市做公务员,月工资不到2000元,跟这里的每平方米房价大约持平。
跟中国众多蓬勃的县级市区一样,发展经济与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宜城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与宜城多位当地官员聊天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他们对于引入资金发展当地经济的强烈渴望。
目前,宜城面临着很好的机遇,葛洲坝水泥、中石油储备库等一批在建项目将陆续投产,汉江雅口航电枢纽、蛮河堤防整治、随南路宜城段提档升级、207国道宜城市区段西移改线等一批项目有望启动实施,“继续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力争全年(2009年)引进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0—30个,招商引资突破15亿元”,这样的语句见于宜城市政府大楼的政务栏。
在宜城市委、市政府大院,宜城市2008年度招商引资红旗单位与纳税先进企业名单,用“光荣榜”的形式张贴出来。宜城市委大楼中,也可见“紧盯‘翻番’抓发展,冲刺全省二十强”之类的宏大叙事型标语。
“周市长上任后,主抓的一项工作就是招商引资”,宜城市多位官员对《新民周刊》记者表示。
这种大环境下,宜城市对于专业人才的渴求,也是同样迫切的。清华大学人才被引进到宜城市的,周是唯一一个。
“周市长能从清华大学到襄樊市,再从襄樊市到我们宜城这种小地方工作,不就等于是下基层吗?”宜城市政府办公室一位官员如此反驳。“何况,我们也认为,周市长也很优秀啊!”宜城市委宣传部那位副部长神色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