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XHTV郑州专电(记者:陆欢、魏莘,编辑:董劭)为了找出真相,28岁的张海超不惜“开胸验肺”(做完手术下午7点,那个大夫在重症监护室跟我说海超你这个就是个尘肺。当时我心里面并不是多难过,心里面有那么一点安慰);企业不出证明,职业病患者求治无门(刚开始他(振东公司)就不承认我在那儿工作过,别说给我出这个材料了)。敬请关注《新华纵横》-《“开胸验肺”验出了什么》。
新华社记者魏莘:28岁的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工张海超被郑州和北京多家权威医院诊断为尘肺。但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给张海超做出了“无尘肺0+期合并肺结核”的鉴定结论。对此张海超强烈质疑。在多方求助无门后,张海超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冒着生命危险做了开胸手术,以这种让人心酸的方式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而不是肺结核。
解说:7月23日,在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记者第一次见到了“开胸验肺”事件的当事人——28岁的张海超。手术半个月后,因为无力承担每天几百元的住院费,回到家中养伤。由于身体还很虚弱,张海超每天只能依靠村卫生所买来的消炎药,自己治疗。
同期:张海超:
记者:现在每天要挂几个吊瓶?
张海超:现在每天是打6个吊瓶。
记者:要花多长时间呢?
张海超:一般早上六七点钟到中午,有时候慢一点就到1点钟。
记者:你现在对伤口愈合情况怎么样?
张海超:现在这么长时间了,愈合的还算可以。
记者:能让我们看一下伤口吗。……
记者:这个刀口当时有多长?
张海超:当时是15厘米。
解说:张海超很清楚,“开胸验肺”手术,对于自己的健康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但是,手术的结论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手术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给张海超的出院诊断中明确写着:“尘肺合并感染”。
同期: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程哲:
记者:这个手术最初的目的达到了没有?
程哲:达到了,作出了明确诊断
记者:诊断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程哲:那就是一个尘肺。
解说:但让张海超没有想到的是,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却以开刀的医院“没有做职业病诊断的资质”为由,不承认这一鉴定结果。
解说:根据我国2002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诊断、治疗,要由当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定,其他综合类医院无权鉴定。在郑州,只有河南省职防所和郑州市职防所有鉴定资质。而张海超为何不选择到有资质的职防所就诊呢?其实,早在张海超选择“开胸验肺”前,就已经同郑州市职防所打了两年的交道。
同期:张海超:他们(郑州职防所)给我提出来,按职业病防治法上规定你得给我提供你原来工作岗位那个粉尘接触史,历年的职业健康档案,历年的危害因素评估报告以及填写用人单位组织代码那些表格,提供这些材料齐全了我给你诊断。
记者:这些材料是由谁来出具的呢?
张海超:大部分材料是用人单位出的。
解说:但是,张海超曾经工作过3年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拒绝为他出具工作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