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永恒的财富
坚持共同富裕的华西村经历着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先后成为全国第一个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2008年华西村销售收入超过450亿元,人均交税46万元。村民住在价值300多万元的欧式豪华别墅里,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
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创造,靠的是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记者在华西村采访时,正赶上江阴环保局华士分局办公大楼在华西村落成揭牌。华西村自己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华西环保楼,把环保机构请来监督自己,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吴仁宝说:“花钱买监督,能激励华西人把生态文明做得更好。”
华西的众多公司中,有一个公司堪称全国首创,就是1989年成立的“华西村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当年全国兴起“公司热”的时候,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只向钱看,吴仁宝忧虑不已,他认为精神文明是共同富裕的保证,他挑选出5名群众信任、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党员干部来开发“精神文明”业务,抓“看不见的钱”。
吴仁宝说:“从表面上看,精神文明开发公司不产生经济效益,实际上公司所产生的效果是无法用数据来衡量的。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安定团结了,村风民风变好了,凝聚力增强了,这就是华西村的无形资产。”公司成立“华西村艺术团”,教育华西人“要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全村多年无赌博、无迷信活动、无重大刑事犯罪。
小岗村的改革创新精神也远未止步。村民们选举出各种各样的“村民理事会”,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党内事务由民主选举的“党员议事会”,协助村党委决策。雨后春笋般的农民民主组织,再一次彰显小岗人的改革活力与突破精神。
今天的大寨,早已不见“文革”中花花绿绿的“标语牌”,却多了机器的隆隆声和商贩的叫卖声。“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花遍地开……”这首当年流行一时的歌曲,如今是郭凤莲的手机铃声。虽然对“学大寨”的手机铃声钟爱有加,但郭凤莲是清醒的,她说:“过去是全国学大寨,如今是大寨学全国。大寨能有今天,是靠‘苦干实干’干出来的,要想过更富裕的生活,要建设新农村,大寨人还离不开‘苦干实干’四个字,还得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
是的,昨天的曲折孕育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的荣光延续并丰富着这种精神。当这种精神已经化为永恒的财富,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