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1日消息(记者王磊)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03分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央所属企业调整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已从2003年的196家调整到136家。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昨天表示,今后中央企业调整重组力度将继续加大。
在8月31日举行的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表示,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央企业已经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中央企业及其下属子公司的改制面达到了70%,一大批中央企业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许多企业已经成为完全竞争型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初,所管理的企业多数是政企分开之后从部委划转而来。当时的中央企业之间只有管理者的藩篱,几乎没有产业链上的协作。在目前受全球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情况下,中央企业重组对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进一步凸现,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也为重组提供了良机。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央企改革主要方向是减少数量,增强实力。从2006年以来中央企业每年以十多家的速度减少,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经这样描述中央企业重组的目标,2010年中央企业要减少到80至100户,努力培育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后的不到16个月的时间里将至少有30多家中央企业被兼并重组。
在加大调整重组力度的同时,中央企业也加快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特别是在24家中央企业开展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以来,公司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央企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国资委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中央企业实现利润809.8亿元,环比6月份增长7.7%,创今年前7个月单月利润新高,表明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趋于稳定,盈利能力稳步回升。
专家:减少数量培养主业央企竞争力和效益均将提高
但是在央企经营趋向好转的同时,社会对于央企过多参与房地产开发和过多把资金投入股市的情况仍然议论纷纷。央企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量很重,因此央企的发展方向受到各方广泛关注。那么央企改革将要沿着什么方向发展?今后央企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将起到什么作用?对此,中国之声连线了经济评论员马光远:
主持人:中央企业都是大企业,被称为“共和国长子”,而对于央企的改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什么要不断地对央企进行改革?
马光远:央企改革可以说是我国所有改革的重点。这么多年,央企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最主要的“定海神针”。央企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产业产能过剩,有些产业本身大而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所以,国资委成立以后,主要目标是把一部分央企做大做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央企从196家变成136家,主要目的是培养央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通过央企的重组,把过剩的产能消灭掉。这样,虽然央企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其竞争力和效益均有所提高。
主持人:从国资委负责人的有关讲话来看,减少数量似乎是央企改革的目标之一,除此之外央企改革要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马光远:央企在国民经济地位主要体现在带动力和控制力。央企在改革过程中,不仅数量有所减少,而且涉及领域有所调整。李荣融最近表示,涉及到国民经济命脉的、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应该由央企来做,其他领域都可以放开。也就是说,央企未来改革的方向,一是通过数量减少,提升大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培养央企的主业。这样,央企不仅会提高竞争力,而且会提高效益。
主持人:今后中央所属企业应该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马光远:央企的主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力。一方面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集团里有央企,另一方面在能够带动民企、外资的领域中,央企应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国企、民企和外资之间形成合理的边界,共同提升竞争力。所以,未来央企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在关键领域、核心领域和涉及国家安全领域提升竞争力,提升产业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