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一项引人注目的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问题”。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庆典临近,中共中央重点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问题,“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意义重大而深远。
六十年前,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以“赶考”比喻进京城:“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决不当李自成。”一九五二年,被“糖衣炮弹”击中的刘青山、张子善被处决,新中国的第一大案敲响拒腐防变的长鸣钟。
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最担心的就是“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导致两极分化”。可以说,与中国改革开放相伴而行的,始终是坚持不懈的反腐蚀、反腐败!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项项大案落槌,显示了中共反腐能力和决心。中共中央党校反腐专家林喆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对新中国成立后反腐败工作做了总结和分析。
六十年来的高官落马案件,可以开出一长串的名单:陈希同、李嘉廷、胡长清、成克杰、程维高、刘方仁、郑筱萸、刘志华、陈良宇……这些名字成为反腐败成果的“标示物”。惩处密度及官员级别大大高于以往,也说明了当局反腐的力度在加强。
而涉案金额上,越来越骇人听闻:余振东等,四十亿;褚时健等,一点八亿;王宝森,一点二五亿;今年七月,每天挥霍四万元的中石化原董事长陈同海被认定受贿一点九六亿元……
而腐败现象出现的新情况令人警觉,林喆从收到的五箱民众来信中得出“腐败落势化”,即贪腐向基层渗透趋向明显,权力观念的腐败开始蔓延。
这位从事反腐败研究十余年的专家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官员可操作的空间相对较小,因此贪腐相对较难,“加之信息不透明,监督不足,因此腐败现象显得较少。”但改革开放后,由于当时经济已经逐步向市场经济发展,逐步推行“价格双轨制”;而政府尚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掌握了大量的审批权力,这为部分政府官员利用公权力从事腐败活动提供了机会。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作风问题”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到了九十年代,这似乎已司空见惯。很多人认为,“生活作风”属于个人问题,并不能算是腐败。但如今,多数贪官均有包养情妇的问题,这往往成为官员迈向腐败的第一步。
进入新世纪,当局在注重自上而下推进廉政建设的同时,力推“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形式。二〇〇三年,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网络举报平台,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底,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二日,检察机关统一举报电话开通,举报网站同时更新。
官方高擎反腐利剑之际,民间的新兴反腐力量也在崛起,而互联网凭借其独有的优势成为民众的重要反腐平台。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深圳“猥亵女童”局长林嘉祥、徐州“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忻州市繁峙县岩头乡吸毒嫖娼干部……就被网络监督斩下马来。
腐败案件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不同阶段的反腐败策略,从不同时期所查处的腐败案的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反腐败战略的整个变化脉络: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在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其实中共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监督制度,如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和撤换以及审计和申报制度,等等。
作为快速发展和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在反腐败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警告,“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并明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反腐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
反腐倡廉一甲子,中共铁面不手软。相信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的中国,又有反腐倡廉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