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三:启动内需的前提是民生问题有保障
记者在神木县采访了解到,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民生投入和保障,大大减轻了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了百姓对未来生活的安全预期,也促进了其消费观念的转变。
神木县麻家塔乡芦草沟村有280户,是一个典型的“青年外出务工,老人在家种地”的农区。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庄,村民近两年却购买了100多辆小汽车,仅今年以来就购买了近20辆。村主任兰治安说:“村民买车,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年的民生建设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1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批零贸易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8.8%。这几项指标的增幅均超过城乡居民的增收幅度。
郭宝成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是对的,但是一些地方为了片面提高GDP,搞了不少劳民伤财的事情。曾有人建议神木抓住这次机遇修建机场,我说“不干这傻事”!修个机场至少要占几千亩地、投资几十个亿,GDP是上去了,但是神木附近有省内的榆林机场,省外有鄂尔多斯机场,再修机场有什么必要?
郭宝成说,神木县这些年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实施的民生工程,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实惠,他们脸上的笑容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没了后顾之忧,老百姓都健康、快乐地生活,搞生产、谋发展,其创造的财富才是真财富。
编辑点评:财富分配是民生之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和社会保障不完善削弱了群众的消费增长动力。当前内需消费启动困难,除了居民收入总体不高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保障水平偏低。居民对各方面的预防性需求较高,储蓄大部分是“预防性储蓄”,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如此。因此,当前启动内需,让老百姓敢于花钱消费,根本出路是要靠改善民生。
启示四:事后高成本维稳 不如事前改善民生促和谐
郭宝成说,神木县在2003年至2005年,曾是全榆林市的上访第一大县,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神木县在财富积累过程中造成贫富差距过大。例如,全县人口中,富裕的、中间状态的、贫穷的各占1/3左右,但是上下两个1/3的贫富差距可以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来形容。如果政府不进行有效调节,稳定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和谐与发展?
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改善民生就是必然。郭宝成说,我们一手保护和支持富人(企业家)发展,因为他们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另一只手想办法从县财政和这些富人腰包中多拿出些钱,帮助和支持贫困群众也早日富起来。为此,我们除了努力加大民生投入外,还启发和引导那些企业家和老板们增强社会责任感,反哺社会,重点是农村。从2006年开始我们搞了一个“双百帮扶工程”,由县上选择200家企业,无偿包扶200个贫困村,几年间已经筹集了近5亿元,效果很好,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仇富”的问题。
郭宝成说,中国的老百姓是纯朴的,但是综观这些年国内发生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有的地方老百姓把警车甚至县政府都烧了,这需要多大的胆量?不是被逼或怨气积累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的。共产党的宗旨和执政目标都是为人民服务,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而不是为少数富人服务。只要发展为了人民,让人民充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产党就会得到拥护,社会稳定才会有基础。
编辑点评:近年来,石首事件、瓮安事件、通钢事件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群众心中有怨气。而每当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警力,在付出高额维稳成本的同时,还付出了沉重的政治成本。神木县的实践证明,与其事后高成本维稳,不如事前增加民生投入促进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