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大学招生网公布该校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生名单,全国39所有推荐资质的中学共有89名学生被公示。其中,我市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二中推荐的5名学生全部通过初审。
记者昨日在北大招生网上看到,这些学校的推荐程序大同小异;但39所中学里,仅1所学校推荐的学生方式是由“校长提名”产生。其他38所学校中,30所为“学生自荐”,4所为“年级推荐”,2所是学校根据学生的文化成绩或综合成绩进行选拔,2所是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代表“投票产生”。
记者发现,在北大的公示内容里,各中学的推荐程序基本上是“先民主,后集中”,自荐或推荐名单出炉后,由学校的领导小组讨论。部分学校还对候选人进行面试。
唯一冠以校长“实名推荐”的是浙江杭州二中。不过,在该校的推荐程序中,仍经过了“领导小组讨论”、“结合学生3年学习成绩和德、智、体、艺等方面加分情况综合排序”、“广泛听取同学、家长和老师意见”等。
社会学家:北大破坏了现有招生秩序
本报讯(记者黄征)全国39所中学校长获得向北京大学推荐学生的权利,为何本应是一校之长的行动大都演变成“集体行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社会学家乔新生昨日对记者说,这种现象表明,北京大学“实名推荐制”破坏了现有高校招生秩序。
乔新生表示,北大公示各中学的推荐程序表面上看似民主,但中学并未真正引入民主意识规则,导致“校长负责制”变成了“集体负责制”,“校长们尽可能淡化自己的作用,不敢大胆行使权利,担心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乔新生认为,大学如果希望自主选拔人才,应该是“中学摆摊,大学买菜”,由大学校长自己挑选。但大学校长没有这么选,只为抢夺优秀生源,此举破坏了现有招生秩序,如同在体育比赛中“抢跑”一样。
“大学自主招生改革要制定章程。”乔新生建议,“无论是学生自荐还是学校推荐,向大学推荐学生的中学要有相对固定的秩序。目前,由中学自己制定规则不利于选拔有个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