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深度报道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三峡外迁移民无法适应新环境选择返乡

  艰难的回家路

  2005年5月,妻子黄世梅的娘家叔叔去世了,何贵珍一家连夜赶回了巫山。这是搬迁后何贵珍第一次回到家乡。这一回,就再也挪不动了。

  此前,同村的何贵林带着一家四口已经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古松村回到了巫山新县城。送行的时候,自称多年没有掉过泪的何贵珍,硬是伏在何贵林肩上痛痛快快大哭了一场。“当时就埋下念头,我们迟早也是要回的。”何贵珍说。

  回巫山的前夜,何贵珍把在湖北置办的房屋以6500块钱的低价卖了,而这笔钱,只是当初买价的三分之一。“这么一来二去的折腾,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何贵珍叹了口气。

  据统计,东坪二组迁到湖北的118人,只有十来人还留在湖北,其余的人都回了巫山。

  然而,回家的路并没有想象中简单。

  三峡大坝蓄水水位逐年升高,曾经的家,早淹没在滚滚江水间,依山而建的巫山新县城,多了些繁华,却让“返流”的移民少了些亲切感。

  没有房住,何贵珍一家就在巫山新县城平湖路的码头上,搭了一个棚子,用油布撑起来,一住就住了两年。“夏天热,冬天冷,太难过了。”妻子黄世梅说。

  水位不断升高,码头也无法安身了,何贵珍一家上岸,先是寄住在亲戚家,2008年才搬到了现在的“家”。“家”是与人合租的,在巫山县平湖西路的一幢八层老楼内,每年1900元的房租。

  这间15平米的逼仄房间内,竖放着两张床,中间用一些衣物、棉被和书籍堆砌起一米高的“隔断”,这也是何贵珍家的全部家当。女儿何丹就睡在靠窗的那张小床上,何贵珍夫妇睡另一张双人床。“女儿一天天大了,很多不方便。”黄世梅叹了口气。

  12岁的何丹是个十分沉默寡言的女孩,采访的大多数时候,她只是静静地发呆,只在记者问起她未来的理想时,何丹才微微显出一丝憧憬,“让爸妈住一套好房子,在大城市里住。”

  或租房,或投亲靠友,成了这群”回流”三峡移民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

  黄世梅现在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2008年,经熟人介绍,黄世梅去了县城里一家洗脚城工作,一个月2000元收入。丧失劳动能力的何贵珍,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家烧水做饭,做好妻女的后勤工作。

  45岁的邓以柱2000年从湖北松滋回到巫山县城,一家五口在巫山县城的平安租赁站租住了一套60平米的房子,年租金4800元。与何贵珍家相似的是,邓以柱也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如今,他在县城一个建材租赁点做搬运工,每天装10车,每车1吨,每车挣2块5,月收入在1300元左右。

  像这样的“一头担”家庭,在“回流”移民中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家庭,丈夫或妻子一方留守县城,另一方就去沿海打工。

  37岁的何贵林,家里有两个尚在读书的女儿和一个老人,妻子2003年就去广东佛山玩具厂打工,常常是一两年回来一次,何贵林就在县城滨江路买了几辆自行车,晚上7点开工向游客出租,一直忙到半夜收摊。“能勉强把生活维持着走。”何贵林说。

  生活依然是吃力的,但是很少有一个“返流”的移民愿意回去,“家乡毕竟认识的人多些,熟人多了路好走。那边(迁出地)没地没房,还要受气,日子更不好过。”何贵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不被故乡“承认”的人

  2006年的一天,65岁的黄义清出门不慎摔断了两根肋骨,小儿子找到了巫山县政府,想咨询医疗费的问题。“某处负责人直接大手一挥,把我们挡在了门外,说了一句,你们是广东人,我们管不着。”黄义清心里咯噔了一下,祖祖辈辈在巫山生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被人称为“广东人”,感觉别扭极了。

  此前,“返流”的黄义清一直住在小儿子家,靠着家里两个儿子每人300元的生活费过活。相似的情况发生在57岁的黄湘秀身上。2002年,黄湘秀和老伴“随大流”从广东省惠州市良井镇回到了家乡巫山,住在大女儿家中,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每人出200元,负担两个老人的生活费。

  同样“返流”的杨于林,回到了老家巫山县巫峡镇桂花村,与91岁高龄的老父亲、63岁的残疾哥哥相依为命。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杨于林两个在广东打工的儿子每月寄来的600元生活费。

  因为没有养老保险,子女接济几乎成了这些老年人唯一的经济来源。

  黄湘秀很是羡慕曾是邻居的韩长坤。因为是就地后靠(三峡移民政策中的一种,就是原来在库区住的人,搬到后移的新建的县城或者就在自家原来的山上,没有被淹没的地方),63岁的韩长坤不仅有养老保险可以领,还有每月1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钱不多,但生活还是要‘松活’些,”韩长坤说。在重庆方言里,“松活”的意思是轻松。

  同韩长坤一样就地后靠的巫峡镇桂花村村民杨世连,把家安在了巫山新县城,靠着活络的生意头脑,在县城的繁华地段神女大道开了一家咖啡馆,“月入七八千不是很难的事。”杨世连颇为自豪。收入已是相当不错了,凭着本地户口,杨世连一家四口每人还能领到最低生活保障费,共计每月400元。

  “湖北人“的身份,对于何贵林的意义,就剩下还能领到每年每人600元的后期扶持费,总计扶持20年。

  对于何贵珍一家而言,更严峻的问题是女儿何丹的学费。因为是“湖北人”,12岁的何丹在巫峡中学就读,得交7000元的议价费,而每月2000元的家庭收入,实在是杯水车薪。“我们很多人都是贷款让娃儿去上学的。”“返流”移民何贵林,面临的是上初中的大女儿7000元、上小学的小女儿5000元的议价费。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高考,因为户口不在巫山,这批“返流”移民的第二代,将回到户口所在地考试。

  “现在没有返流的具体数据,但是可以肯定,如果返流移民增多,势必会影响三峡库区的排污量和环境容量,还会给该地区带来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重庆大学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王里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亮眼睛部落
焦点访谈:清除违规视听网站|视频
网民呼吁斩断手机色情信息利益链|视频
重庆打黑:涉案律师李庄及他的律师事务所|视频

组图:江苏常州平移50多米高大厦
最奢侈餐饮 上海外滩三号排11(图)
火车票改版 正面一维条码改为二维(图)
99个“男人最想得到的女人” 你钟情哪位(组图)
亮灯迎圣诞
全美最盛大感恩节庆典吸引数百万人沿途观看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三峡工程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投资建设资金管理良好
·三峡水库离蓄满差近40亿立方米水量
·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期间重庆库区水质持续保持稳定
·重庆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年底全面完成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最热新闻
今日会生活
·国务院批复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
·浙江今年创建200家放心农贸市场
·杭城部分学校禁止学生用修正液
·面包店退卡券遇阻可拨12315登记
拍砖献爱心
·六年级女生一周穿越四省会网友
·机场快速路施工推荐6套绕行方案
·小偷租炫紫宝马冒充“富二代”盗窃
·杭城17日最高气温达27.1℃
论坛摄影月赛
·私人飞行驾照申领放宽 学费需20万
·上海失踪男婴找到 死于家中洗衣机
·超五成网友支持保留两个黄金周
·解放军游戏中现辽宁舰激战钓鱼岛
天天秀观影团
·十八大以来13名省部级官员被调查
·男生织围巾送女友 网友叹逆天了
·高圆圆想当胖新娘 前男友凑一桌
·陈伟霆曝西瓜头减龄新造型(图)
 民生帮帮帮
北京将实施“最严禁烟令” 测测你的烟瘾有多大
北京将实施“最严禁烟令” 测测你的烟瘾有多大
·萧山农产品市场销售...
·一级建造师证照被东...
·【回复】杭州卡支通...
·【回复】丁桥创软数...
·【回复】临安西天目...
 推荐专题
H7N9禽流感来袭
H7N9禽流感来袭
谁来保障奶粉安全?
谁来保障奶粉安全?
东海告急 无鱼可捕
东海告急 无鱼可捕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浙江地下水状况调查
浙江地下水状况调查
西湖烟花大会暂停?
西湖烟花大会暂停?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