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搞公务员分类制度改革,把公务员“大一统”管理划分成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三档,其中后两档的个人发展、福利待遇与行政级别脱钩。打个比方说,你即便当不了处级官员,你的福利待遇并不会低于处级。
有人说,这是触及权力拥有者利益的改革。我看未必。权力拥有者与在权力机关供职是两码事,就像一个单位有领导也有司机、保安和清洁工。至于司机会不会借领导之名签单挂账,得另当别论,但司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权力拥有者是确定无疑的。
有人说,这是对公务员的一次“夺利”。我看也未必。做官做到一定级别,权力自然有了,福利待遇也不会差;做不了官呢,个人发展、福利待遇并不与级别挂钩,可见还是不会差。两人坐一起,钱拿得差不多,福利差不多,区别只在一个有官衔一个没官衔。夺利,夺在哪呢?倒像是内部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总体利益并没有被切走。除非算上做官的灰色或黑色利益,才勉强可称“夺利”。
有人还说,这有利于淡化官本位。我还是摇头。众人挤破头地想当官,官当得越大越好,爬得越高越好,这只能证明官本位的存在及其影响强度,并不制造官本位。以官为本位,是因为官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少一些人来争夺或者根本争夺不了,只有算术意义。权力一天不受制约,官本位就一天不会淡化与消失。
至于打破铁饭碗呢,这次我不摇头了,我撑起下巴作罗丹的思想者状。倘若那些被归入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类的公务员,被彻底打破了铁饭碗,整天有饭碗不保之虞,我倒要为他们鸣些不平。
在我国,“公务员”这个称谓,习惯中一直分得不是太清楚。有时它指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所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时又指不担任领导职务的一般工作人员。在后一种情况下,“公务员”与“领导干部”往往并举。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分别对应于我们的领导干部与“公务员”,就不容易造成概念混淆。
政务官通过选民的选举产生,政务官可以自行组阁,要是干得不好,选民对你不满意,那你就下台,不管你是多大、多高的政务官。可以说,政务官很不好当,位置不稳定,随时有饭碗不保之虞。相反,事务官应该是政府文官体系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果没有裁员、犯罪等特殊情形,即便政务官走马换灯似地更换,事务官的饭碗都有相当大的保障。因此,相对而言,事务官是铁饭碗,政务官才是瓷饭碗。
在我们这里,事情好像不是这个样子。本该是瓷饭碗的领导官员,饭碗却稳当无比,异地复出、转岗复出、带“病”提拔,屡见不鲜。华南虎事件、黑砖窑事件以及问题奶粉事件中,那些被免职的官员,避过舆论风头之后,不都纷纷复出了吗?我看只有一种情况下,官员的饭碗才彻底不保,那就是贪污腐败,并且还要被查出来投进监狱了。
我当然不是说公务员队伍不需要改革,也不是说事务官们就该铁板一块,谁也动不得。历史上,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文官体系的改革,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可改来改去,两千年皇权历史其实差不多。原因何在呢?辛亥革命历史性地指出了答案。
所以在今天,夺利也好,打破铁饭碗也罢,首要以及最关键的,就是夺权力的利,打破权力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