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5日讯
今年春节以后,“用工荒”再度困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在转型升级的时代语境下,今年这个问题格外受人关注。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企业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招不到工;另一种是一批国内知名企业,节后的出勤率依然很高,用工根本不“荒”。
为什么这些企业不“慌”?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参加全国两会的浙江代表委员们。他们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总结出一点:如果企业真正重视员工,让员工能够体面劳动,重视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员工不“慌”,企业就不会“荒”。
全国人大代表鲁冠球:
让尊重和关心员工发展成为“常态”
春节过完,工厂开工,万向集团员工的平均出勤率达到98%,七成以上下属企业的员工出勤率达到100%。
“节后不仅没有出现‘用工荒’,万向下属的工业制造企业,尽管提高了学历的要求,但是应聘者仍然络绎不绝。”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40多年来,万向年年发展,从来没有遇到过因招不到工而影响生产的问题。
秘诀是什么?调动员工积极性,正视他们的合理需求,并不断创造条件适应其需求。具体说,就是善待员工,尊重员工,发展员工。
“善待”员工,万向从提高收入入手。从上世纪80年代执行的“三三制”到2006年、2009年两次提出实现员工收入“三年翻一番”的目标,万向的分配制度充分顾及员工、企业、国家三者间的利益。
这也让员工看到,收益的提高是和企业效益提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10年,万向一线员工平均年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万向计划到2012年全员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其中一线员工不低于8万元。
即使在金融危机经营最困难的时期,万向也从未“放弃”过一名员工。不能一遇到困难就先想到裁员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万向集团的管理层,许多员工坦言,“外面同类企业收入再高对我们也缺乏吸引力,在万向,我们有安全感”。
鲁冠球说,“尊重员工”是万向长期坚持的一种“常态”。在万向,员工可以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为此,企业每年要投入上千万元资金。此外,通过“员工例会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等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让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员工权利上感受到了尊重。同时,员工能够放开手脚充分竞争,实现自身价值。
“当然,做到这些有个先决条件,就是企业先要把自己发展好,才有能力去对员工好。”鲁冠球说,万向提出了“奋斗十年添个零”的战略,2010年,万向全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660亿元,企业的发展成为员工收入增长的来源和保障。
鲁冠球说:“员工是万向最宝贵的资源,要把员工当做最特别的客户来关怀。员工选择万向,是因为相信万向能为他们带来生活上的改变和发展。过去四十几年,我们只做了一点点,万向必须更加尊重和关心员工的发展,并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件事,这是我们对社会最大的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
要把员工看成企业最大的财富
“要注重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健全和谐的劳动关系,走和谐发展之路。”在参加全国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提出,广大企业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致力于建设和谐企业、创新企业。
作为一名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周晓光认为,要真正把员工看成企业最大的财富,逐步提高、改善福利待遇,为员工办好养老、医疗等各种社会保障,保障员工能享受带薪年假,节假日休假以及加班补贴等。
一方面,企业要特别注重转型升级,在创新和技术提升上下功夫,用技术密集型替代劳动力密集型,不断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要注重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建设和谐劳动关系,走和谐发展之路。
从宏观讲,企业要弘扬、培育以创新和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要注重留人留心、以情留人、以事业和发展留人,这样才能努力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周晓光说,企业不能把员工仅仅看成是“打工者”,更应该看成为企业的主人,要努力拓展员工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才智和潜能。比如,作为企业要系统组织员工职业培训,帮助员工梳理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从微观环境上讲,企业要善待、关爱员工,抓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不断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充分重视员工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问题,充分体现人性关怀。
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
创建“和谐企业”要制定硬指标
“要加快和谐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推动企业的和谐步伐。”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一项提案中,建议各地以企业发展、劳动关系、环境关系、社会关系、企业文化和一票否决“五加一”为基本框架,创建“和谐企业”评价激励机制“五位一体”风向标。
李立新觉得,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不仅有利于引导企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有助于企业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减轻环保压力,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李立新发现,有的企业只注重追求利润增长,忽视员工利益,缺少人文关怀,引发了劳资纠纷等各种矛盾,给自身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创建和谐企业就必须定出硬性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包括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这些大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
他认为,在和谐企业考评指标中,人均工资增长率、福利制度等劳动关系指标应占最大比重,其次为社会关系和职工满意度。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发挥和谐企业创建的“红娘”作用,根据“政府引导、市场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构建和谐企业建设的大环境大气候。要围绕企业和谐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优化配置,并建立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考核机制。
李立新建议,在公共荣誉评选授予方面,如授予企业模范集体等荣誉,必须在创建和谐企业参与单位中产生;未参与创建活动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不得作为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授予对象等等。
在资金、奖励、费率优惠方面,李立新建议,对符合环保补助资金条件的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优先安排环保补助资金;经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合格的和谐企业创建先进单位,优先安排补助费;对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或达标条件的和谐企业,优先安排配套奖励等。
全国人大代表南存辉:
花在员工身上的钱是投资
“花在员工身上的钱不是成本,而是投资。这是在为自己企业打实基础,提升竞争力。”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是这样理解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的。
“我们正泰集团早在劳动法出台前八九年,就已经实现了全员保险,所有员工都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按相关规定给他们交足保险,可以说我们是在全国民营企业里率先这样做的。”南存辉还记得企业作出这个决策的过程。
“我们是大企业,这方面要做个表率。我召集高管开会讨论,只用了五分钟,全体通过。”为此,企业每年的支出要增加至少1亿元。“一个亿就一个亿吧,少挣点钱,但是员工留下了,人才留下了,我们觉得是值得的。”
《劳动法》实施时,部分企业措手不及,但正泰并没受到任何影响。“因为我们早就在用劳动法的要求对待员工,所以我们很从容。”
在部分企业遭遇用工荒的时候,正泰的员工稳定率却始终保持在90%以上。“人家企业是四处去招人,有些还招不到,我们那里,是大家开后门想到正泰来。因为我们给他们合理的工资,充足的保障,还给他们培训,给他们发展的机会。我们的企业对他们来说有吸引力。”
南存辉说:“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企业内部和谐了,才有创造力,才有发展潜力,可以这么说,员工就是企业的根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