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国家统计局网站刊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林贤郁的文章。林贤郁在文中指出,有些地方在进一步强调关注民生、关注居民的幸福感时,过分夸大“幸福指数”的功能,不切实际地否定GDP(国内生产总值)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把“幸福指数”推崇到与前些年“GDP至上”同样的地步,这一现象值得警惕。
“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各地政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中的热词,一些地方甚至还提出以“幸福指数”来取代GDP,并以此作为今后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林贤郁表示,对这种非此即彼的片面认识我们应引起足够的警惕,注意防止使“幸福指数”陷入与以往“GDP崇拜”同样的尴尬境地。
林贤郁指出,GDP不是万能指标,它在反映国民经济总量、结构和发展速度等方面具有其独有的功能,而“幸福指数”的基本功能在于反映民众对幸福的一般心理感受,它不可避免地受到调查时期的长短、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以及所处环境的外部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两者应当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替代。
林贤郁特别提醒,尤其要注意克服期望“幸福指数”长期保持线形增长的不切实际的心态,防止人为地把这一新的概念和指标推向“GDP崇拜”的老路,迫使其扮演难以担当的政治角色。
“我们应客观地看到,在人们的期望和现实之间始终存在一些差距,每一个公民对幸福的期望值应该是合理的,也需要切合社会发展现实。实现每一个人的幸福,需要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林贤郁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