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3月5日正式在两会上“亮相”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将“社会心态”写入,引发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
“把培育社会心态写进五年规划,这还是首次。这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心态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复杂性的清醒认识,充分表明了党直面现实的政治勇气。”5日下午,民进小组讨论会场上,陈自力委员说。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感增大,产生不良心态。
“当前,中国社会心态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叶金生说。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引导和消除消极的社会心态,关键还是靠深化改革,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社会的相对稳定。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尊重群众意愿,办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