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我的问题关于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现在又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广东在多个领域的先行先试都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请问张平主任,接下来广东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还可能有哪些实质性的突破?谢谢。
张平:
广东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不仅广东自身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榜样,有许多政策在广东先行先试,取得成效以后,在全国推广开。所以对全国的改革开放无疑都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辐射的作用、带动的作用。新时期我们还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排头兵”的广东,在这个方面应该说还可以大有作为。当然,包括金融领域,也要继续地进行探索。所以,就这一问题,我想请朱之鑫副主任回答,他是金融方面的专家。
朱之鑫:
当前,从我国整体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进一步促进广东地区的金融创新,对全国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国务院在近两年先后批复了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这是从2008年到2020年。也批复了横琴岛的规划纲要,还批复了深圳市的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广东地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包括金融的改革和创新,财政和投资体制的改革等。我想在金融改革的创新方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广东省政府正在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上述改革开放的纲要和综合配套的总体方案,抓紧制定实施的方案,研究编制金融改革和创新领域专项改革的规划和政策。我想总的方向是,充分发挥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以及临近香港的地缘优势,通过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能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以提高金融体系的融资服务和资产的配置效率,当前一些具体的金融改革创新和开放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就方案进行讨论和研究,我想形成共识以后,将会陆续地开始实施。谢谢。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请问朱之鑫副主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两句话已经是热门话语了,无处不提、无处不讲。我想问,“十二五”规划纲要是否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考虑到主题和主线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谢谢。
朱之鑫: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是指导我们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依据,在建议中明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刚才您讲到无处不提、无处不讲,我想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这两句内涵,科学发展为主题,它是一个时代的要求,关系到我们改革开放的全局。我觉得它的本意和深刻含义就在这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我觉得它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它符合我们的国情,也符合我们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了体现这一要求,规划纲要在谋篇布局中对主题、主线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细化和落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规划纲要,一共是16篇、62章,我觉得通篇都是紧扣了主题和主线。
朱之鑫:
比如第一篇是指导思想和目标,在发展的目标上,《纲要》提出了24个主要指标。除了发展速度以外,其他都集中在结构调整、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目的就是要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在政策导向上,《纲要》强调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入手,提出了十大政策导向。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决我们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第二到第十五篇是重大的战略任务,为了把整个建议的“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纲要》进一步明确了1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包括推动服务业的大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这14个方面都是对主题和主线的深化和落实。第十六篇是规划的实施,不要小看这一段,《纲要》强调要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明确了规划实施的责任,实行综合的评价考核。就是为了把主要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同时也是为了建立一整套符合科学发展的指标体系,确保在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所以我们觉得每个字在起草的过程中都是字斟句酌的,每一篇都是上下紧扣、紧密衔接的。
日本亚洲通讯社日本新闻网记者:
请教张平主任一个问题,中国在这次“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建立一些“新区”和“经济区”,现在我们搞不清什么是新区、经济区、特区,这些区的差别在哪里?还有在报告中提出舟山群岛形成一个舟山群岛新区,这个新区和浦东新区有什么区别?这个新区今后的目标发展规划是什么?
张平:
看来这位朋友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看得很认真、很仔细,发现了这样的一些细微区别。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另外还有辽阔的海域,中国有13亿人口,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国家来说,各个地方的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或者是有很大的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南部和北部地区不同、山区和平原不同、城市和农村不同,所以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中国还有56个民族,民族习惯、民族发展也各有特点。所以,根据中国这样的一个国情,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实行区域性的政策,我想这就是成为了一种必要,各个地方由于发展的条件不同,在确定发展目标的时候,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经济发展又是丰富多彩,我们也鼓励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创新发展的观念,创新发展的思路,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或试验。
张平:
再有,中国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强,现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根据这样的一种状况,经济的发展向一些区域集中,或者是向一定的范围内来聚集,以更好的配置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中国这样的国情出发,我们对于一些地方设立了试验区,或者在某个方面进行的先行先试的新区,这里面就根据各个地方发展的目标,试验的目标的不同,我们给它取了不同的名称,有的叫做工业园区、有的叫技术园区,有的叫高新试验区,有的叫改革试验区,当然也有的叫新区。所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根据这一区域的特点我们来确定,确定它的发展方向、创新的方向、试验的方向、改革的方向。当然,说到了具体的,比如说舟山新区和浦东新区有什么不同,我想浦东新区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浦东新区发展的情况大家都很熟悉,舟山是一个海岛地区,所以我们现在也在摸索海洋经济的发展路子,所以在山东、浙江、广东开展了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选择一些区域,譬如浙江的舟山来探索海洋经济的发展路子,也是符合规律的。我们叫先行先试,让他们去创造一些经验。同时也能够给他们一些先行先试的权限、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以鼓励他们创新,所以我们把舟山作为一个新区来对待。谢谢。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华西都市报记者:
现在国务院日前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个消息一出,川渝百姓均感到关心鼓舞,请问张平主任,这个规划获批后,国家将对成渝经济区发展给予哪些政策上的支持?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要力争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化产业定位,这样的目标定位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您又认为成渝经济区能否像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一样成为国家新的增长极吗?
张平:
你的信息很灵通,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审议,也就是这么三四天的工夫,我们正在根据国务院审议的意见对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经过修改完善以后,国务院最终将批复这个规划,这也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成渝地区发展的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所以在西部大开发的总体布局中确定了有三个重点的区域要专门制定规划,一个是关中-天水地区,另一个是广西的北部湾地区,再一个就是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和广西的北部湾这两个规划前一段时间都已经经过了国务院的批准同意,在积极地推进。这一次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审议同意之后,相信在指导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相信成渝一定能够实现这样规划的目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张平:
制定成渝的发展规划,我们基于这样的一些考虑,一方面,正如我刚才在回答日本记者的问题一样,各个地方不尽相同,尤其是西部,虽然都处于西部地区,但差别很大。从成渝地区来看,应该说是发展条件、发展基础比较好的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比较好,无论是从现有的经济实力,从现在基础设施的条件,从科技的创新能力,从人才聚集的吸引力,从诸多方面来看,成渝发展的潜力很大。为这个地方制定一个规划,让他们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一方面可以为西部大开发能够培育一个新的增长极,能够发挥成渝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它也可以探索出西部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包括在一些政策举措上,赋予成渝地区先行先试的权力,那么对西部大开发其他地方的发展也具有示范作用。特别是从成渝地区现在已经进行的一些试验,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试验来看,应该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这一次制定了这样的一个规划,不仅能够促进重庆地区、成都地区自身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而且能够促进成渝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张平:
我开始的时候说了一个观点,有一些地区条件好,可以发展快一些,发展快了除了创新经验之外,还可以先进带动后进,发达的地区可以支持后进的地区。所以,我们培育成渝地区能够作为一个新的增长极,能够成为一个发展的高地,我们相信它会带动整个重庆、四川地区的发展,乃至对西部大开发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立足于成渝现有的基础,我完全相信成渝地区一定能够培育成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新的增长极,一个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平台,能够成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目标,我是充满了信心。谢谢。
彭放:
记者会已经比预定的时间超时了,我看记者朋友们那么积极地举手,我想请示张主任是否再给大家两个机会?
张平:
再提两个问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记者:
我有一个疑问,我们知道“十二五”规划纲要在未来五年可能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在现场看到的是三位发改委的领导在这里回答各位的提问,是不是“十二五”规划纲要只是发改委一家的编制,这里面各方面的民意诉求有没有办法体现?谢谢。
张平:
感谢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在开始的时候就说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是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按照中央的建议编制的,而且是动员了各个方面的力量,实现了广泛的参与,集中了社会各界、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海内外侨胞的智慧,这一项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进行的,各个部门也都广泛地参与,如果各位,特别是记者朋友应该还有这样的一个印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结束以后,我们曾经举行过一次记者招待会,就是要动员全社会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献计献策,那一次记者招待会以后,向全社会发布号召以后,我们收到了各个方面的建议64700多份。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广泛的参与,也是我们现在编制出这个规划纲要的重要基础。
张平:
从组织的形式上来说,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国务院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小组,发改委只是一个做具体工作的牵头部门。国务院的有关部门都是这个编制小组的成员。所以你今天提出这个问题,也是我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要认为“十二五”规划只是发改委在做,而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动员了各个方面、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一起做的一项工作。只是因为职责分工的条件,所以今天的记者招待会我们三个人来出席,你希望了解更多的情况,我请徐宪平副主任介绍,他具体在组织这项工作,可以把有关情况说得更深入一些。
徐宪平:
谢谢你的这个问题,给我们消除这种印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真的要谢谢你。正如你所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从一开始就强调整个规划编制的过程要成为一个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过程,增强规划编制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我想介绍整个规划编制主要是分为三个阶段:
徐宪平:
第一个阶段是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开展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前期研究,确定了41个重大问题,采取委托、招聘的方式,使社会上70家研究机构参与,最后形成了500万字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向国务院提交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的文稿。
徐宪平:
第二个阶段是中央建议制定阶段。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中央领导亲自主持下,成立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起草组,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深化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然后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历时半年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徐宪平:
第三个阶段是纲要(草案)编制阶段,中央建议出台之后,国务院成立了12个部门参加的规划纲要起草小组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这个编制过程中,我特别想说的是,去年我们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电子邮件等方式,在全国人民中发起了“共绘蓝图,我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的活动,刚才张主任说整个建言活动历时两个月,收到了64709份意见、建议。对这些意见、建议,我们一一认真地研读,尽可能把它吸纳到纲要中,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们充实了发展生物质能、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章节的内容。在这儿我还要特别举出两个例子,感人至深的例子,说明我们人民群众对国家这个规划是多么地关注。一个例子是我们山东滨州的一个盲人,他叫孙东,36岁,他写了整整6页纸的盲文信件,后来我们请盲文出版社进行翻译,他就发展盲人教育、建设盲人网站提出了建议。还有一个例子,我们机械科技研究总院的一位77岁的退休人员张鸿博老人,身患癌症,刚刚经过6次化疗,他给我们写了4万字之多的关于收入分配的建议。他们的这片赤子之心非常令我们感动,也激励我们把规划纲要做好,要能够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