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7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从各地发布的城市大气质量报告看,我国城市的大气质量似乎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在逐年提高。但为什么人们感觉阴霾天气越来越多呢?”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重华认为,这既不是大家感觉错了,也不是评价体系作假,而是评价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也明显低于国际标准,需要修订和完善了。
灰霾天气或已成肺癌头号杀手
陈重华说,以杭州为例,2009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27天。但群众并不满意和认同。
“在他们看来,城市的空气质量并没有实质性好转,因为灰霾天越来越多。”她说,2009年杭州实际灰霾天数达160天,相比于2000年和2001年的12天,整整翻了十多倍。
她说,“大家尤其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明明是自我感觉不好的灰霾天气,但监测报告仍称‘空气质量优良’?”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约60万人,到2025年可能会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长期研究中发现,近30年来,我国公民吸烟率有所下降,可肺癌患者却上升了4倍,为此提出了肺癌的发病率是否与空气污染、灰霾天气有关联的设想。
陈重华说,现在已经有专家提出“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的头号杀手”,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研究表明,灰霾与肺癌密切相关。
空气质量评价体系“落伍”了
灰霾天仍属“空气质量优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实行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API)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了。”陈重华说,这一体系是1996年基于早期煤烟型污染的环境特点所制定的,其评价指标主要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与粗粒子(PM10)三项,而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早已由传统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空气监测标准与评价体系己严重落后,这就造成了人们对现行发布的“优良天气”的质疑和不认同。
陈重华认为,这一体系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差距过大。
她说,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准则值的5倍。即使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第一过渡期的目标标准值30μg/m3相比,我国良好天气的二级标准值也要高出其3倍之多,而最好的一级标准限值40μg/m3也是其的2倍。
“更何况空气中还有与健康关系更为密切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总悬浮颗粒物、苯并(a)芘等污染物的危害。”她说。
陈重华说,另一方面,我国空气质量发布不全面,且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细颗粒物未列入监测和公布范围。
“环保和气象部门都认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应该是细微颗粒,尤其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粒子,这也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而非目前监测与公布的粗粒子。”她说。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目前造成大气污染最明显也最危险的变化,就是颗粒物中的微细颗粒物的浓度大量增加。它既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也是形成灰霾天气而严重影响大气能见度的罪魁祸首。
“这些细粒子由于其本身的毒性或携带有毒物质,一旦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内,进入肺部或肺泡,进入血液通往全身,可以危害人体的多个部位,并有致癌作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陈重华说,如果我们所公布的空气质量不全面且没有包括这一关键指标,那空气质量报告本身及对人们健康的指导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应将重点放到控制细微颗粒上
陈重华说,我国目前已具备了相应的监测能力,修订完善我国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应摆上政府环保部门的议事日程。
“与1996年公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时相比,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仪器水平及监测能力都大为提高,完全具备监测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能力,在技术上也完全可以做到每日公布有细微颗粒含量情况的空气质量报告。”她说。
她认为,鉴于我国现有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无论从保护公众健康、还公众准确了解空气质量的知情权、提高公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的角度看,还是从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发布能力看,国家环保和气象部门都应该而且有能力将关注点统一到控制细微颗粒上,尤其是直径小于2.5微米细粒子上。
为此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抓紧调研,并将修订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和评价体系摆上议事日程,早日向公众公布涵盖健康、蓝天、灰霾的空气质量状况。当前首先应向公众分别公布空气质量5个等级的天气情况。同时各地政府要根据空气质量监测情况,切实抓好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工业企业等主要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