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傅企平全国人大代表、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
朱新康全国人大代表、湖州市织里镇大港村党总支书记
杨成涛全国人大代表、苍南县宜山镇宜一村党委书记
主持人:本报记者周咏南翁浩浩余勤
浙江日报北京3月11日电 今天,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彭公村农民沈跃岗给记者打来电话:“我对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特别关注。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三农’有哪些新内容?今后,政府会不会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
为此,本报记者专门邀请傅企平、朱新康、杨成涛3位来自农村的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就有关“三农”问题发表看法。
多渠道增收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确保农产品供给,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毫不放松地抓好农业生产。对此,你们怎么看?
傅企平:这说明国家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我认为,要在合理调控农产品价格水平的基础上,避免人为打压农产品价格合理上涨,挫伤农业生产积极性。尤其要进一步治理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防止增加不合理的农产品支出负担。
朱新康: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充足十分重要。我认为,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不仅要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而且要大力发展农村副业,如养鱼养虾、发展休闲农业等。在副业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百姓更快富起来。同时,尽量缩小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
杨成涛:近几年,浙江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一直很大,特别是在农作物种植上,粮食最低收购价逐年提高。眼下,各种农资价格都在上涨,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就没有积极性。“农田直补”的政策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但该政策目前是按农户的承包面积进行补助,因此,有些抛荒田或转包田也能获得补助。我认为,“农田直补”应补给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调动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全面兴水利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这方面,你们怎么看?
傅企平: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朱新康:加快推进水利建设,有助于扭转农民“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确保农业稳定发展。我觉得,对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也需重视。如我们大港村有50余公里长的防洪堤,每年在水利设施上的维护费用达数十万元,经济压力很大。建议政府出台这方面的补助政策。
杨成涛: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相比,目前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还略显不够,保障水平偏低。现在,部分农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时不经过农业技术部门的科学规划,建设随意性较大,导致施工质量不高,使用年限较短。因此,水利建设必须重视标准化和科学化。
投入促效益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才能落实好这3个重点?
朱新康:“十一五”期间,政府逐年加大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认为,新农村建设在取得良好成果的同时,也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负担。由于一些村集体经济基础较薄弱,承担公共设施维护的负担较重。因此,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杨成涛: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认为,加快农房改造,特别是危旧房改造,是落实“三农”政策一个势在必行的课题。政府如果帮助农民有步骤地推进农房改造,在建筑规划和建设资金等方面加以引导和给予贷款支持,农村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同时,农房改造将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傅企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这说到了我们农民的心坎上。我认为,农村可以大力发展贴近基层、适合“三农”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扩大商业保险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业务创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改革添活力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你们怎么理解?
傅企平:在农村改革方面,滕头村一直都在摸索前进。滕头村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农业迅速向休闲农业转变,着力发展高科技、精品和采摘农业。总体来看,广大农村的农产品附加值还比较低。因此,下一步要发展营养价值高的珍品种植和农产品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村要以改革为动力,变资产为资本,使资源活起来。以创新为手段,通过产业升级,使农村真正富起来。
朱新康:要深化农村改革,就必须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单独、联合、入股等形式参与集镇商业街区、工业园区等营利性项目的开发建设。
杨成涛:没有改革,就没有农村的发展。接下来,要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