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2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那些长期在大城市工作的外来人员家庭,事实上已经不在原户籍地生活,他们的孩子在大城市借读上学,却无法在当地参加高考,回原籍考试又因学习的课程不一样而缺乏竞争力,这给流动人员子女参加高考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昨天,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重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行高考招生制度需要改革。
记者发现,在今年“两会”上,陈重华关心的这个问题,共鸣颇多,浙江籍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霞等人也提了相关建议,“明星”委员俞敏洪今年的提案,也是专门针对这一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两难境遇
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已达1500万,其中处于学龄阶段的占大多数。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重大问题。而根据相关规定,学生参加高考,必须回原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般都是高中阶段回到本省去念,这样,他们就面临一个问题。”俞敏洪说,“孩子离开父母,在老家读高中,上学的时候谁去管他们。因为没有人管,高中的孩子很容易就走偏了。”
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于2007年、2008年两次在北京、上海、杭州等12个城市所开展的大规模调研显示:12个城市农民工新生代占随迁子女总数的19.6%,由于户籍障碍、高考政策的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不一致,使得随迁子女在输入地接受高中教育成为难以解决的顽疾。
“而由于我国高考试卷全国不统一,那些长期在大城市工作的外来人员家庭孩子,回原籍考试又因学习的课程不一样而缺乏竞争力。”陈重华说。
“个别省份为解决这一难题,在省外的本省市人员集中地开设专门班,用本省教师、教材给本省在外地人员子女上课,让这些学生在回原籍参加高考时,不至于因所学课程不同而受影响。”但陈重华认为:“这只是权宜之策。”
建立全国统一命题的高考制度
陈重华建议,改革现行以当地户籍为必要条件的高考招生政策。
“建议凭父母或其中一方三年及以上的暂住证、雇用合同及考生三年及以上实际学习地学籍证明作为在非户籍地高考报考的条件,从而使考生的报考地与考生的学习、父母的工作地一致。”她说,这样做需要一些配套的改革措施,包括国家教育部门重新调整各省区高考招录名额等。
“这样做,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因户籍不同导致的高考权利不公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考移民’现象,为流动人员子女受教育的连续性提供保障。”陈重华说。
陈重华表示,这个建议的实现需要一定时间,在还未能实现前,可考虑普通高考仍恢复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建立统一的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在俞敏洪今年的提案中,也呼吁建立以全国统一命题为主高校自主命题为辅的高考制度。
“考生可选择在学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但录取时一律按照考生户籍所在地为生源地。”他说,全国招生的高校按照全国统一划定的录取分数线,根据各地实际考生数量(以考生户籍为准)同比例分配招生名额。区域招生的高校以此类推。
“这一办法的实施,一个前提是学籍与户籍的数字化及联网互通,目前在技术上已无障碍。”他说。
俞敏洪还建议教育部门规范学籍管理,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对包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内的各类流动学生的学籍进行实时更新和管理,将全国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与全国电子户籍管理系统联网互通,为中央教育经费划拨、地方教育资源配置、高考招生比例分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