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12日电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今天,家住杭州宝石山下二弄居民刘玉华和平湖市林棣镇徐东村村民吕金跃两位家长分别给记者打来电话,希望代表和委员建言政府出台更多举措,解决孩子的入园贵和中小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等难题。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部分代表和委员。
提升学前教育办学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谈及眼下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几乎每位代表、委员都深有体会。
全国人大代表、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说,这几年,我省的学前教育取得长足进步。据统计,去年全省学龄前儿童的入园率超过95%,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相对公办幼儿园报名也很方便。但是,一些幼儿园的高收费却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说,学前教育没有列入义务教育,条件好的幼儿园收费都比较高。最头疼的是,有些教学质量较好的机关、事业幼儿园,还以各种理由收取“赞助费”,家长不交钱孩子就进不了园,虽然国家明文禁止,但这种“收费不规范”问题却得不到有效遏制。
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分析说,入园贵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幼儿园总体质量和办学水平不高,导致供求关系失衡所造成的。
如何解决入园贵?刘希平代表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应重点提升学前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推行等级幼儿园制度,鼓励和支持各类幼儿园上等级。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可以由政府主导,民办公办并举,在乡镇建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心幼儿园。同时,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对现有的幼儿园老师实施全员培训,并全面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减轻困难家庭孩子入园的学费压力。
每周5小时锻炼不可少
随着“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开展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话题引起广泛热议。
“我省这几年已经实施中小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计划,大多数学校的体育锻炼时间可以达到每周5小时。”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金东区东关小学校长方青坦言,一些学校由于受软硬件制约,导致锻炼质量上不去。体育老师配备少就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地方1所学校只有1名专职体育老师,体育课往往由文化课老师兼任,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在农村,锻炼场地不足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缺乏锻炼场地,学生的运动量就没办法保证。
方青代表建议,加大对体育老师的培养,可以从体校挑选德才兼备的学员,经过教师职业培训,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同时,加大对学校运动场地建设的投入,让每名学生都能拥有锻炼的场所。
“政府工作报告对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做出具体的量化规定,说明国家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任美琴代表说,素质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做起,身体健康是基础。
不过,任美琴代表认为,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能仅停留在玩一玩、动一动的层次上,应规范教学内容,配齐师资力量,同时提供经济保障。她建议,学校在注重安全的基础上多组织学生出去郊游,既开拓眼界又增强体质,而不要让孩子们成为“宅男”、“宅女”。
人格塑造比分数更重要
“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这么多年,但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却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代表指出,关注分数是需要的,但是人格的塑造比分数更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梅珍说,一所大学曾做过一个关于“昔日状元今何在”的调查,发现很多高考状元大部分都默默无闻,真正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反而是当年那些分数中等偏上、思维活跃的孩子。
“这就是所谓的第10名现象。因此我们不能高估分数的作用而忽视人格教育。”王梅珍代表说。
“人格塑造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全国人大代表、杭州高级中学特级教师缪水娟建议,加强健全人格方面的课程建设,比如把“爱和责任感的教育”渗透于中小学的日常教育中,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还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她呼吁,教师要注重师德修炼,给孩子起示范导向作用,要善于倾听和沟通,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社会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教育行政部门要给教师减压,不单以分数论英雄,给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要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5年以来,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思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认为,当前,社会评价优秀大学生的标准,更注重是否出自名校、分数高低,而不是创新能力有多强;教学方式依旧是满堂灌,很少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提高操作能力……观念和环境都没有给大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姒健敏代表建议,大学在人才培养上不能千人一面,要鼓励老师、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个性、张扬个性,张扬求知若渴的精神,让老师和学生都具有创新的心理、创新的思维、宽容的态度和协作精神,这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很重要的条件和基础。
民办教育扶上马送一程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刘希平代表说,民办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教育投入,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增强了教育发展活力,深受群众的欢迎。但是,这些年民办教育发展越来越困难,其中既有政府投入增加后公办学校条件大幅度改善的原因,更与鼓励支持民办学校发展的政策迟迟没有落实、民办学校不能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有关。
刘希平代表建议,国家尽快修改相关法律及政策,依法明确民办学校事业法人性质,制定适应民办教育发展的会计制度,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促进民办学校健康规范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海燕建议,重点围绕解决民办学校办学主体单一的问题,探索建立教育基金、信托投资、股市融资等途径,拓展民办教育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积极为民办学校提供金融服务,探索民办学校利用非教学资产抵押贷款、收费权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支持帮助民办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