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养老”能给百姓多少实惠?
在为养老保险“全覆盖”叫好之时,也有人提醒说,相对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标准还不高。
根据最新政策,可以粗略算一笔账:在全国尚未纳入养老保险制度的5000多万城镇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约有2000万,随着养老保险“全覆盖”,他们不用缴费就可每月领取不低于55元的基础养老金。另外约3000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要按规定缴纳保险费,以最低每年缴100元、最少缴15年计算,加上政府给予的补助,年满60岁后每人每月最少能拿到69元养老金。
客观地说,在当前物价水平下,目前的标准确实较低。
“100元,现在能买10斤猪肉。15年后,我们拿到100元养老金的时候,还能买到10斤猪肉吗?”一位中年人这样问记者。
“个人缴费部分的‘低门槛’,考虑到了部分居民、特别是城镇非从业居民的负担能力。”周天勇说,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如果把养老保障标准定得过高,不仅财政压力大,城乡居民缴费也有困难,保障面就难以扩大。
事实上,这个养老制度是有弹性的。目前缴费标准设了10个档次,最高可达1000元,而且地方政府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个人想享受更高的养老待遇,可以早缴费、多缴费、多积累。
低水平、广覆盖,就是为了把“制度养老”先搞起来。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沈春耀所说,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逐步解决保障水平低、标准待遇不公平等问题。
周天勇说,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国“制度养老”封顶和起点的标准可以适时调整。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可以提高补助水平和补助比例,逐步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