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北的甘肃省,14个市、州党政官员的“工作实绩评分表”中的主要经济指标考核权重从50%不断下降至25%,与之对应的是,社会发展指标权重已上升到51%,远远超过经济指标权重。
广东、甘肃、河北等省近年来对官员考核指标体系的调整,均涉及民意指标的建立。甘肃省在评价官员时,引入了“民意调查”环节,特别是把测评对象的“利益攸关方”纳入民意测评范围,以提高评价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陈鸿宇认为,在各地探索淡化GDP的官员考评机制的同时,官员考评升迁更加注重包括政府自身建设。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在内的社会发展指标,因此更加科学,也更加注重“民生民意”。
分析人士指出,在“党管干部”的刚性原则下,民意在官员考核中占据一定权重,一定程度地解决部分中共官员“不怕群众不满,就怕上级翻脸”的问题。
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郭巍青看来,如果对这样的考评升迁途径作一个概括,那应该称得上“和而优则仕”,也就是社会和谐、民意成为官员升迁的重要指标。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中共政坛涌现出新一拨“国企高管经历”群体。
两个月前,世界500强排名第七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原总经理苏树林调任中国东南部福建省担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在苏树林履新的前一天,53岁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王志刚出任由中国致公党主席万钢担任部长的科技部党组副书记,主持党务工作。王志刚“入仕”前曾担任中国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嫦娥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是中国著名的“航天少帅”。
近年来,多位来自钢铁、电力、石油、电子、汽车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国企老总“跨界”出任“地方大员”或中央部委首长。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说,除了传统的从公务员队伍中选拔党政官员外,中国正在扩大党政官员的选拔范围,让更多领域和行业的优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
无论苏树林,还是朱泽君,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高学历和年轻化,他们当中不乏“60后”和获得博士学位的。
“与一些传统的官员相比,国企高管更具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管理理念”,郭巍青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改革攻坚的艰巨形势,中国需要一批治国理政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