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本的生意
奥的斯并非惟一中标地铁4号线的品牌。事实上,在整个4号线工程中,奥的斯扶梯只有10台。而日立和富士达品牌的扶梯同样中标4号线。其中,富士达扶梯占比最大,达到108台。因此,媒体一度误传出事故电梯为富士达。
在动物园地铁站中,3个品牌的电梯都在使用,最后出事的却是奥的斯,连电梯行业人士都感到意外。
北京设备管理协会电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彭金声称,理论上,在同一个地铁站点使用同一品牌的电梯,会更加方便统一的管理、维修等。但厂家生产的扶梯设计不同,使用的零部件也不同,这样对不同品牌的维保公司进行维保工作带来一定难处。
对此,负责地铁4号线建设与运营的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港地铁”)发言人杨苓说,对于地铁内电梯安装,“在建设初期都会有统筹考虑,根据不同电梯的使用情况,包括电梯高度、承载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公开招标最后确定所采用的电梯品牌”。
据悉,发生事故的奥的斯自动扶梯,是在4号线建设过程中,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一位知情人士则称,奥的斯之所以中标,是因为它能提供大跨度扶梯,“但奥的斯其实并不想做这个工程,因为中标价太低”。
一个为人忽略的细节是,在奥的斯扶梯中标4号线后,奥的斯集团的子品牌星玛的液压梯也被安装在4号线中,“不排除选择竞标是奥的斯集团内部出于品牌战略的考虑。但采购价格低,会否导致奥的斯降低品质,实在不好说。”上述知情人士称。
一家同样参与了4号线工程竞标却失手的外资电梯企业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仅仅是地铁4号线,很多政府采购工程都很难盈利,我们的竞标价甚至比一些公建项目最后的中标价高5%~15%。但按照那个中标价,我们是很难做下来的。”
而一些政府采购项目节省费用还体现在电梯数量的设计上。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张乐祥称,“从国外的先进经验来看,有很多国家在同一地铁口设计多部扶梯,其中运行和维修是交替进行的,这样能够确保设备的维保可以循环进行。但在国内,地铁口一部扶梯早晚连轴转的情况很常见,这样也会导致电梯过度‘疲劳’。”
维保问题凸显
维保不当普遍被电梯行业视为此次扶梯事故的重要原因。“80%电梯故障均与维保不合格有关”,李亮华认为,导致此次事故的发生原因,“与维保肯定有一定关系,但是不是最终原因,需进一步实验检测”。
北京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按相关检验规程要求,自动扶梯的维保须每15天、每15周、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各进行一次检验。检验内容主要为电梯部件、运转部件润滑、紧固件测试等,每次检验须由持证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并详细填写维保记录,由质检部门进行检查。
据京港地铁与北京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签订的保养合同,事故电梯的维保期限至2011年8月10日,也就是说,截至事故发生时,该电梯仍处于质保期内。
杨苓称,“生产厂家于今年6月22日对该部电梯进行了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但这次例行检查及维护保养仅过了13天,事故即发生,而此时距下次例行检查的时间要求,还有2天。
事发后,有工作人员透露,这台发生事故的扶梯曾出现过“扶手过热”现象,厂家也多次修理过,但未将问题根除。
一位曾承担过地铁4号线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透露,由于4号线地铁站点较多,电梯配置也比较多,除了生产商自行维护以外,还分包给了很多公司。
张乐祥表示,“客观地说,维保价格太低,导致维保检查很难达到行业标准的要求。”
上述同样参与了4号线工程竞标的外资电梯企业内部人士称:“在国外我们的集团总部,维保工人的收入很高,他们会在公司工作很多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超过工程师。但在中国,维保工人往往培训几个月,拿了上岗证就开始工作。一方面,他们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因为收入低,他们很难有动力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我们集团在中国也会培养维保工人,但人才流失非常严重。由于维修保养机构的准入门槛太低,一些工人接受了培训以后就会自己去开一个公司,大打价格战,维保质量很难保证。”
对于外界普遍将事故的矛头指向维保行业,一家电梯维保公司的负责人感到委屈。他说:“维保不当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我们要深究其中的原因。举例来说吧,一台电梯每年正常的保养费用至少是13000元~14000元,扶梯可能会更高,但我们得到的费用往往只有3000元~4000元。这样一来,本来应该更换的部件,可能只有将就使用,如何保证质量?”
变“质”的洋品牌
作为世界第一大品牌,奥的斯的电梯产品竟然如此“脆弱”,备受人们质疑。也有人提出,什么品牌的电梯才值得信任?
国内的电梯市场80%以上的份额由外资品牌占据,而一度外资品牌也被视为品质的保证,重要的工程,尤其是政府采购工程,往往只有外资品牌才具备竞标的资格。
民族品牌电梯——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朱瑞华称,比如北京地铁4号线电梯招标,设定的门槛非常高,康力根本无法入围。
但是,本土化后的外资电梯,却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一家外资电梯企业人士私下对记者称,“我们集团有一套非常严格的生产、验收、安装、维保的标准,在国外都是严格执行的,但到了国内,我们也陷入了过度追求业绩的狂热中,对一些不严格按照标准去做的情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一些老员工也看不过去。”
“这几年电梯进入了快速的安装期,很多生产、安装和维保中的隐患将在几年后凸显,如果不引起重视的话,几年后电梯事故将会频发。”他不无担忧地说。
朱瑞华则称,电梯行业“崇洋”的现象非常普遍,国内的监管部门对于外资品牌的电梯监控比国产品牌要松,“正因为监管很严,国产品牌反而会更严格地把控各个环节,相形之下,在较松的监管下,外资电梯品牌出点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
合资品牌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江表示:“将引以为戒,加强电梯各环节的把控。”
的确,是引起重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