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对上了年纪的北京人而言,友谊商店在他们心中有着特殊的记忆,上世纪70年代友谊商店是国内售卖进口获得唯一窗口,且只服务外国人、外交官和政府官员,可以说那时的友谊商店就是国人心中货真价实的洋品牌代名词。如今,友谊商店早已不再垄断洋货,而占据这个商场的是达芬奇家居。
达芬奇家居营销经理 邱中魏:
我们是意大利货,公司原装意大利生产,原装意大利进口。
记者:
我看到现在也有消费者,网上有报道说在赔偿方面可能和我们这边有一些争议?
邱中魏:
这个我们明天会给大家有一个交待,也会讲到这一点。
记者:
咱们对于明天发布会的设计都包括哪些环节?
邱中魏:
等一下我们会发给您一个邀请函,具体地点、时间都会给到您,我们明天见。
解说:
营业面积9000多平方米的北京友谊商店,达芬奇旗舰店就占了大概8000多平方米。而在上海达芬奇家居在高端家具市场中也占有50%以上的份额。
达芬奇家居所属的家居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由潘东尼和庄秀华建立,现由庄秀华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庄秀华祖籍中国,生长于新加坡,1994年开始涉足于家具业,并迅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开店。1998年进入中国,并于2000年在上海成立达芬奇在中国的大本营,之后开始在中国的快速扩张之路。
据达芬奇家居董事黄志新称:目前达芬奇集团在中国已经拥有了七家超级家具专卖店,仅上海、北京两地一个月的营业额就已经相当于新加坡等国家一年的营业额。而我们知道达芬奇能卖到数十万天价,占据中国家具高端市场领先地位,得益于其自我宣传中的两个重要卖点,进口名贵实木和国际超级品牌。而当记者走进达芬奇在东莞代工生产的长丰家具公司却发现:达芬奇的家具材质非但不是进口,甚至根本就不是实木,而是添加了大量添加黏合剂的密度板和大兴板。
记者:
达芬奇说他那里边的木头都是意大利的叫什么?
东莞长丰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杰:
他们(达芬奇公司)敢吹,真的要是那种名贵木头,干嘛要贴皮啊。
解说:
在长丰公司出示的一封达芬奇公司发给长丰家具公司的电子邮件中写到:老板娘明确要求东莞长丰家具公司在生产家具时能不用实木的地方就不用实木,对调花部件不用手工雕刻,而是采用树脂倒膜的方式。邮件中老板娘应该就是达芬奇家居股份公司的总经理庄秀华,如果这封电子邮件属实,达芬奇公司这个国际超级品牌的财富神话就有了另外的注解。
记者:
这张床你们卖多少钱?
彭杰:
两万也不止,这张床要三万多。
解说:
三万多元的床从长丰家具有限公司辗转到达芬奇家居专卖店,马上变成国际超级品牌,售价就从3万瞬间跃上30万,这就是国际超级品牌效应。记者调查发现,达芬奇公司会根据全国各地客户提出的需求,汇总成订单,责成东莞长丰家具公司制造,此后达芬奇公司再将装箱单发给东莞长丰家具公司,按要求将家具装上集装箱,从深圳港口装船出港。
彭杰:
海关证明也有,进出口(凭证)也有,跟原装进口是没有区别的。
记者:
那是从深圳运到(哪里)?
彭杰:
运到意大利,意大利停了之后再拉回来,再从那边报关出来。
解说:
让家具去意大利旅游一趟,本土货就可以变成洋品牌。有关部门必须要对东莞长丰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杰的说法展开调查,这也是达芬奇家居必须搞清的秘密。而我们也注意到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已于去年11月17日就公布上市辅导公告,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如果上市成功融资,无疑会成为达芬奇另一条发家之路。然而面对此次信任危机,达芬奇又将如何渡过?
主持人:
这片子里面有一个细节,达芬奇在北京的店是开设在北京的友谊商店,这个细节……
白岩松:
意味深长。
主持人:
没错。
白岩松:
其实很有意思,因为北京人可能都知道,友谊商店是干吗的呢?是在计划年代的时候,中国人进去很难,要拿外汇券,竟是外国人进去然后买东西的地方,始终带着非常强烈的洋气。但是市场经济情况之下之后这个商场极度的衰微,外国人有秀水可去,离这儿也不远,然后友谊商店就不灵了,但是它给人的符号感,国外的这种概念,符号感很强。你看达芬奇家居就选择在这儿,这两年开了这样的一个旗舰店。这里头其实就存在着某种暗示,他要强调这个品牌具有的这种国外的、时尚的,然后这样的一种感觉。
主持人:
因为现在消费分层分的很清,有些人手里有钱了,就愿意买这种在我们看来很昂贵的东西,那这种心态应不应该去批评呢?
白岩松:
其实买贵的东西倒不一定,人家有钱,人家怎么花,法律上没规定说你这个钱要怎么花,要有这个规定,法律也够混蛋的。但是没有这样的规定,所以怎么花钱是人家的自由,你羡慕、嫉妒、恨都不灵。但是换一个角度说,在当代的中国存在着一种非常让人担心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都在抱怨,但是抱怨的都是别人,所有事情的责任都在别人那儿,跟自己没关系,你没听说过有几个人在自己反省自己。
那么在类似一个又一个达芬奇这样的事件当中,不良商家占掉了99.9%的责任,我们作为消费者,该不该反省这0.1%或者0.01%我们自身的责任?是什么让我们对打了洋名就开始有愿意去消费,然后就产生更多的信赖感?是我们的国产品牌质量太差?还是我们另外也有一些因素,我们没有细看洋名就成为我们的一种诱惑,包括音响等等都大量存在这种情况,其实都是中国生产的,你要知道现在到国外想买一个不是中国生产的东西挺难的。
主持人:
你说这可能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所谓外国名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能够大行其道,是他们引导我们的消费者的消费还是说我们在引导这些制造商在迎合我们?
白岩松:
我觉得都有。但是我刚才说了99.9%是他们的责任,千万不要误解我这句话,好像板子打在消费者身上,不是,主要是99.9%我们已经该打的都打完了,但是留0.1%或者0.01%反省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也是某种帮凶?是的。比如说像加州牛肉面,怎么就不怎么仔细想一想呢,我们别的不敢说中国好,食品的原材料有没有问题是另外一回事,要论好吃,全世界哪个国家比得了中国,面还得吃加州的,那没办法,去不了加州,我们吃一顿加州牛肉面,等我去了加州,满加州找不着一个加州年肉面,那时候多么怀念,哪怕是北京的加州牛肉面我都认了。这是我们的哪一种心理?还有原装进口,就觉得一切都放心了。可是他就利用你的这种心理,最后占了你巨大的便宜,你说不冤死你啊,我们当了冤大头啊,所以我觉得需要理性的消费。
主持人:
你看有一些评论,网上的评论,我们摘了一条,也说:“不良商家,第三个是说监管,第二个就说到有一些人爱好所谓的高端,花钱少了心里不痛快”,怎么看待社会对这样一种评价?
白岩松:
我觉得还有“难道不是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理助长了一些商家想方设法往进口品牌靠拢”,等等等等。我说随着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断地出现,也许我们的心里就会变得更成熟,我们的消费观也会变得更理性了。
主持人:
好的,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新闻1+1》,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