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5%。 新华社发
7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创下37个月以来的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1%;食品价格上涨14.8%,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预期中的拐点“失约”
在官方数据公布之前,市场对关系着下半年乃至全年经济走势的7月份CPI高度关注。受7月25日至31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回落的利好消息鼓舞,大家以为7月CPI能出现拐点,然而拐点未现却持续升高,原因何在?
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平新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这一轮通胀压力源头主要是2008—2009年“保增长”的通货扩张政策。10多万亿元的地方融资平台和几乎无限的货币供应从2008年下半年起,到2009年7月才终止。那一年中释放出这么多的流动性,总会或迟或早在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或者产品市场上流出来的。既然股市不涨,房地产受控,又由于养猪的“蛛网定理”,因此,今年的CPI以食品价格为核心,食品价格又以猪肉价格为领涨主角。
食品、猪肉价格成为此轮CPI上涨的主要推手。在6.5%的涨幅中,食品类价格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虽有回落,但依然涨幅最大,为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肉价刚一企稳,但食用油、鸡蛋等食品价格又接棒出现明显涨幅。网友戏称:“猪坚强”没走,“油他去”又至。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研究员对本报记者分析说,过去农村是家家户户养猪,现在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养猪的人少了,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同时,饲料上涨、农村雇工成本增高,生猪养殖公共服务、技术服务跟不上,也造成猪肉价格上涨。
此外,还有翘尾因素导致了CPI高位运行。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3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
劳动力成本上涨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认为,我国物价正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转化,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成本长期上涨压力,这种压力也导致了7月份的拐点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