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修法 解决渔民追偿难
针对海上溢油法律制度的缺失,单红军认为可以参考借鉴美国1990年油污法。1989年,埃克森石油公司的瓦尔迪兹号油船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湾搁浅后发生溢油事故,排放了3.8万吨原油,数千公里海岸线布满了石油,污染惨状触目惊心。美国大受震动,旋即于1990年通过了油污法,明确了在海洋、河流、陆地等不同地方发生石油污染的处理规程以及赔偿办法等。“正是在这一部法律中,钻井平台被视为船舶。在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部法律发挥了很大作用。”
中国海商法协会副主席司玉琢教授指出,伴随海洋石油开发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有必要慎重考虑钻井平台相关法律制度问题。“无论国内国外,对于钻井平台等溢油事故的处理,都缺乏比较成熟的做法。但是,这不能成为企业污染而不负责任的理由,责任不能回避。”
现在各级政府日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日前,环保部接受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委托,着手起草环境保护法修正案初稿。该修正案初稿首次在全国性法律中列入“按日计罚”概念,即排污企业无法按期实现环境监管部门限期整改的要求,逾期1天将被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处罚,上不封顶。“不过,这实际上仅是行政处罚,尚难以解决民事赔偿问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律师魏汝久说。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教授参与了环境保护法修正案的论证会。他认为,严格的环境立法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社会发展趋势。“除了环境保护法中提到的行政处罚,最高人民法院现在也正在起草关于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当前我国环境损害索赔面临三个难题:起诉难、证据收集难、执行难。立法必须针对这三个难题,减少法律漏洞,使环境索赔程序公开公正。当然,立法之后,更重要的,是切实认真地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