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皮”工程
安徽省水利部门一位知情人士证实,正是由于白莲崖水库市级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才导致白莲崖水库未能通过竣工验收。而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除了六安市财政紧张之外,还另有隐情。
该知情人士介绍说,六安市有关方面认为,白莲崖水库虽然建在六安市境内,但受益却是六安市境外的下游地区。六安市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因库区移民而受损,让六安市拿出真金白银来配套,显然不公。
据了解,六安市是安徽省唯一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市,该市的贫困区域多属于“老区、山区、库区、行蓄洪区”,市县级财政较为紧张,而且需要配套的重点工程较多,导致地方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
安徽省业内人士认为,白莲崖水库市级配套资金迟迟未能到位还与项目法人的协调能力有直接关系。因为白莲崖水库的项目法人是上市公司安徽水利(600502.SH),白莲崖水库建设系纯企业行为,对六安市没有任何行政约束力,六安市不给钱配套,省水利部门也没办法。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安徽水利前身是安徽省水利厅所属的水利开发公司,后分割上市,与省水利厅有血缘关系。所以,安徽水利打报告给省水利厅请求协调解决,省水利厅上报给省主管领导,而主管领导又批转给了省水利厅,报告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水利厅。
安徽省水利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安徽省水利厅想尽了办法,也无法劝说六安市拿出配套资金,甚至省政府出面给六安市协调贷款,试图解决配套资金问题。但六安市也不愿贷款,因为贷款最终还是要由六安市财政来偿还。
于是,围绕如何解决白莲崖水库市县地方配套资金问题,省市两级出现了扯皮现象。
为了解具体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程赶往六安市采访有关单位。在六安市宣传部门的协调下,记者见到了六安市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但该负责人称并不具体负责白莲崖水库的规划和建设,建议记者去找水利部门了解相关情况。
随后,记者找到六安市水利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达采访意愿,希望该负责人协调知情领导、配合记者采访。但该负责人支支吾吾,含糊其辞,并不正面回答相关问题。后又称,主要领导出差不在单位,无法配合记者采访。
在离开六安市前,记者希望当地宣传部门协调市政府主管领导接受采访,但未得到积极回应。直到记者发稿时,也未得到六安市有关方面的采访回应。
据了解,1991年淮河流域遭遇洪灾之后,国务院确定了19项治淮骨干工程,涉及安徽省的有14项,工程总投资约175亿元,其中就包括白莲崖水库。
2003年,淮河再次遭遇洪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淮河治理步伐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原定于2010年完成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
随后,水利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于是,水利部把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作为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工作,全力予以推进,成立治淮工程建设督导组,加强了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
与此同时,安徽省委、省政府把以治淮为中心的防洪保安工程列入省政府直接调度的20项重大项目之一,列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六大基础性工程的第一位。
实际上,在2007年—2009年间,水利部先后派出两批督导组,全面检查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情况时,就已发现“一些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致使个别工程施工进度滞后,而无法竣工验收”等同样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治淮骨干工程验收工作,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指示,2009年11月,安徽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纪冰亲率有关处室负责人赴沿淮相关地区督察治淮重点工程扫尾验收工作时,依然未能解决地方配套资金问题。
2010年1月,安徽省水利厅只得无奈地宣布,除白莲崖水库外,涉及安徽省的其他13项治淮骨干工程已全部通过竣工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