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加强基本比例尺尤其是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加大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测绘投入。全面完成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推进城镇建成区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级联更新机制。
开展全球测图工作。继续加强南、北极基础测绘。加强对全球热点和重点地区以及我国边境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建设覆盖全球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开展全球基本地形图编制。结合我国的探月计划,积极研究月球地形测绘和大地测量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月球地理信息数据库,研发数字月面模型等。
大幅提高测绘技术装备创新水平
王春峰说,大力提高现代测绘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是《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介绍,未来五年,我国将建立航天、航空、地面等手段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立体式获取体系。加快资源三号系列卫星应用系统建设。开展基础测绘业务对国家对地观测卫星载荷的需求分析,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衔接。配合相关单位实施测绘卫星地面几何检校场的统筹建设与共享共用。大力加强航空遥感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等技术提升现有外业测绘技术装备能力。加强对数字化生产基地和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改造升级,提升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地理信息分发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加强测绘质量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还将加强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建设。围绕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协同配合、专兼职结合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若干国家级应急测绘基地,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测绘服务装备调用与快速集结机制。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变化特点,加强地方级应急测绘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无人飞机、无人飞艇、轻型飞机等装备的广泛应用,发展长航时航空遥感摄影平台,配置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处理、提供的技术装备,显著增强各地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纲要》提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实现基础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地理国情监测基本形成业务能力,测绘应急保障及时有效,地理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测绘体制机制、法规政策和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王春峰说,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更好地组织实施基础测绘等经常性项目的同时,我们规划实施若干重大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主要包括:地理国情监测工程、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边疆建设测绘保障工程、海岛(礁)测绘二期工程、全球测图和极地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系统建设工程、测绘成果保密及安全工程、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及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工程、海洋测绘保障服务基地建设工程、测绘仪器检定和测绘成果质量检验能力建设工程等。
-相关链接
首次对地理国情监测作出规划
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而此次《纲要》也对地理国情监测做出了规划和部署。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说,监测地理国情并不是另外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因为测绘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测绘的基本要素没变、测绘的技术手段没变、测绘的法律法规不用变、测绘的职责定位不必变、测绘的组织结构不需变;而变化了的仅仅是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时间点变为时间段、由测绘地表形态变为监测地表变化、由提供测绘成果变为报告监测信息。这项工作之所以到“十二五”才提出来,一是技术条件成熟了,二是国家财力具备了,三是社会需求明晰了。因此说,做好这项工作是测绘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他说,“监测地理国情”集中体现了国家战略重点和现代技术发展趋势对测绘转型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新时期测绘发展理念、工作重点、服务方式、产品形式、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是未来20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主题。“十二五”期间要综合应用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获取、处理、分析及应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并提供服务,服务政府科学管理和决策,推进测绘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时间点向时间段、由测绘地表形态向监测地表变化、由提供测绘成果向报告监测信息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