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4月22日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400余个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
同时“政务微博”对于网民诉求处理及时有效。如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自从2009年就在新浪开通微博,并带领海宁司法系统开通了19个官方微博,及时披露司法工作信息,在线解答博友疑问。至今共解答落实咨询问题2000多件。
公众表示,“政务微博”在发挥其“畅达性、高效性、亲和性”等诸多优势时,也暴露了“形式化、空心化、功利化”三大短板。
记者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搜索发现,有一些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开通微博后就不闻不问,还有官员的微博中连篇累牍均为“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交给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的雷同内容。
新浪微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的确存在部分政府官员和机构微博只是应对上级要求或者跟风,呈现“僵尸微博”状态,甚至还有一些“政务微博”通过各种手段刷出“僵尸粉丝”,达到表面上的繁荣。
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楼培说:“不知道领导微博会不会重蹈领导博客和信箱的覆辙,只有‘三分钟热度’,潮流一过就‘人去博空’。”
相关政府官员、专家和网民认为,“政务微博”目前只是粗具雏形,如何避免短板、不流于“画皮”形式,真正发挥其核心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需要民意的支撑,需要寻找与民心的结合点。微博问政恰恰为官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提供了一种便利。”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微博产生的“核裂变”效应,重视“沉没的声音”。
微博红人、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说,微博里面有民生,政务微博应该放下身段,拜民众为师、问情于民,特别是有雅量倾听骂声。并通过互动寻找不足,从点滴火花中修正自己,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
不久前,浙江、广东等多地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有关微博的学习和研讨,南京规定突发事件发生1小时内要进行微博发布,“倒逼”一些对于微博茫然无知或者轻视的领导干部学习和使用微博。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说,老百姓需要的不仅仅是官员们亲民的姿态,更需要的是民众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实际解决。因此,网络了解民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关乎民生和民意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