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这是听证会会场。当日,国家质检总局《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立法听证会在北京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举行。规定旨在保障民生,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创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新华社记者何俊昌摄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 消费者找来老牛,拉着投诉无门的轿车,称其为“老牛拉破车”;在汽车厂商云集的车展上,消费者请来民工砸烂反复修理未果的轿车——这种为维权而出现的激烈场景近年来频频出现,流露出中国消费者面对汽车质量问题的无奈。
为保护家用汽车产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质检总局最近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起草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6日下午,在国家质检总局会议室内,8名消费者代表、5名汽车制造商代表、两名销售商代表就汽车三包草案各抒己见,在众多媒体的见证下与部门规章的立法者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交流。
汽车三包出台还有戏么?
回首汽车三包近十年的孕育过程,曾经经历了无数次“汽车三包将要出台”的猜测闹剧。“狼来了”喊多了催生出的无疑是对汽车三包出台强烈的不信任。
例如,本版汽车三包草案公开征集意见后,一家汽车专业网站针对汽车三包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此次汽车“三包”能顺利出台的只占参与调查者的29%,认为不会出台的占29%,认为不好说的居然占42%。
消费者的“不敢信”无疑是对国内汽车消费环境的讥讽,也正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力点。
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在立法听证会上指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汽车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家庭购车已经占到汽车销量的80%以上。据中消协统计,2010年受理汽车方面的投诉达两万多起,同比增长51%。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从产品特性上看,出台三包的产品都有“三高”的特性:一是价格高;二是技术含量高;三是消费者投诉量高。汽车三包法规也是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成熟立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随着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汽车售后服务水平也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汽车三包的实践经验日益丰富,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汽车的产业结构及消费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政府主管部门及消费者组织处理产品争议和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汽车质量问题申诉和举报系统也初步建立,为汽车产品三包规定制定出台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消费者代表刘放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出台汽车三包是大势所趋,今天的立法听证会使他对汽车三包会出台信心更强了。刘放盼望汽车三包能早些出台:“只要在退换等大的方面能解决就行,更细的问题逐步磨合解决。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从汽车三包的出台中感受到维权信心。”
资深维权律师邱宝昌对记者表示:“中国汽车消费者一直面临举证难、鉴定难、退换难。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下,汽车三包的出台十分有必要,也不可阻挡。尤其是立法听证会的成功召开,更使汽车三包距离消费者近了一大步。”
刘兆彬对现场发言的经销商代表表示,法规完成后肯定会给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磨合留下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