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建设呼唤全民道德实践
从佛山女童小悦悦被碾死亡至今已经过去两周,肇事凶手早已被抓获,救人者陈贤妹也已经在老家回归平静的生活,民众关于“道德”的这场暴风雨般的讨论也在渐渐消退。
在这场全民性的 “道德”大讨论中,人们在道德自省的过程中也在期待,我们的社会能够痛定思痛,就此开始在法制建设、公民教育、文化导向等多个方面务实的进行社会诚信道德建设。
有分析认为,针对“老人摔倒”、“孩子被撞”这类突发事件,人性的“恶”更容易传播,也更能影响到人们,当务之急是需要用制度的完善来营造惩恶扬善的公平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好人都得到作为好人应当获得的价值回报。
对此,夏学銮建议,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应该首先在法律层面来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出台一些保护见义勇为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我们要强调民众的道德实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实践层面上要先树立一些我们身边的、看得见的、活生生的模范典型,真人真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于社会道德建设来说更有力量。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提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在政府层面,国务院曾专门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从十年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与诠释,再到对于全国道德模范的年度评选,这些探索和努力都是一个时期以来政府层面发力社会道德建设的印证。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婆婆”陈贤妹,这些人之所以让人们感动,让人们把“最美”的称号送给他们,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社会对善良、勇敢、责任这些道德标准的期待。
对于如今“陈贤妹现象”的不断涌现,就有评论呼吁,诚信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需要把那些别人给予的温暖内化为每个公民自己的道德实践,最平凡的往往最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