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赵超)27日早晨,已经进入冬季的北京气温低至零下1摄氏度。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张萌起了一个大早,赶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一七一中学的考场,参加2012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考笔试。
当天,中国各地的97万报考人员同时走进考场,竞争约1.8万个国家公务员职位。
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为11月27日,上午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进行申论考试。此外,7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银监会特殊专业职位专业科目考试已于26日举行。
“我报考的是中国海关在江苏省设立的直属机构的一个职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张萌告诉记者,留在北京工作是她求职的主要目的之一,“国家出台了政策,报考设在北京的中央国家机关,必须拥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这意味着国家部委的大门基本上对应届毕业生关闭了。”
张萌表示,自己接下来还会分别到一家国企和一家跨国企业面试。“虽然做公务员一直是自己的理想,但最后我必须在留京工作和去基层做公务员之间进行艰难的选择。”张萌说。
事实上,当天抱着张萌这样的心理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求职者不在少数。根据今年的考试公告,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特殊职位外,全部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而在前两个年度的国家公务员招考中,这一比例分别是85%和70%。
从1994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开始首招公务员。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国家公务员是最理想的职业:社会地位高、福利待遇好、发展空间大。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考人数不断创出新高,从2004年度的12万激增至2011年度的141万。
但是,今年由于招考政策的变化,带来的是报名人数的减少。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计划录用公务员1.8万余人,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000人,但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却由2010年度的135万人、2011年度的130.5万人下降到了123.4万人。
另一方面,政策的变化导致求职者更加理性地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胜男说:“国家出台的政策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起到了一定效果。我毕业后可能不会选择做公务员了,去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北京大学在读研究生孙宇则表示:“现在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更加务实,很多人目光不会只盯着北京,盯着中央机关,到地方、到基层常常会有更安稳的工作和生活。”
中国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在去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举行时就已表示,持续数年的“公务员热”已经出现降温趋势。
聂生奎认为,“公务员热”降温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近几年就业问题有所缓解,中国求职者的就业选择更加多样化;二是很多人在报考时更加理性,不再抱着凑热闹的心理;三是一些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做好到县级以下基层工作的心理准备,放弃了报考。
求职者的理性使得“公务员热”的降温仍在持续。今年以来,中国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前9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94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则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略好于往年,更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事实表明,在基层做公务员同样大有作为。今年26岁的薛华东在大学毕业时选择了到县里当公务员,并考取了山东省宁津县国税局。“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情况更加了解,对农民的感情更深,工作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薛华东说。
从更深层次看,国家公务员考试一直以来坚持的公平公正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今年进入中国财政部工作的公务员张记朋说:“我的家在山东偏远农村,父母都是农民,我的任何成功靠的都是自身的努力。”在他看来,这项考试不问出身,而是看重一个人的品德和才华,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国家公务员局的统计表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来自普通家庭的考生成为国家公务员。从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情况来看,29.1%来自农民家庭,15.9%来自工人家庭,来自公务员家庭的仅占12.9%,这项考试的公平性进一步凸显。
求职者的理性来自于这项制度不断进行的改革。与此同时,有关人士仍呼吁公务员招考机制改革的进一步细化。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陈永利指出,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这项要求过于“一刀切”,切断了许多名校毕业生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应当就这项政策做出更加细化的规定,以吸引优秀人才到国家机关工作。
对此,中国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说:“公务员考试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二是通过竞争的方式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他表示,这项制度会通过不断的改革完善,努力实现让考生满意,让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