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食物是生活的解药,一味便能跨越千愁万苦,化解人间悲喜。在外匆匆忙碌的一年,最想念的不过是年末的这顿团圆饭。不同的地域,年夜饭也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小编就带你领略一下各地年夜饭的风俗。
@ 南京
江苏科技大学 @ 张静萱
早晨窝在床上睡懒觉,透过门缝,从厨房飘进来一股熟悉的“臭味”。今天可是有口福了!南京人对臭豆腐都有执念,说不清道不明,可能这来自于不受控制的胃。这盘臭豆腐,是自己家里特制的,自制的豆腐,自制的腌水,是我记忆里最浓厚的家乡味道。 老家拆迁,这是搬到新家里过的第一个新年。新的桌子,新的碗筷,新的房子,没有变化的是这一桌子菜,是这一家子人。每当我嘴馋的时候,奶奶会宝贝地拿出她装腌水的坛子,用勺子小心翼翼的舀出两勺浇在自家磨的豆腐上,然后直接上锅蒸。原本腌水自带的“臭味”会被热锅上的蒸汽慢慢浸润,变得温和浓厚,散发出“愈闻愈香”的“臭味”。自家磨的豆腐在锅上一蒸,内部就会炖出许多空洞,腌水被满满的吸收......这样的一勺臭豆腐放入口中,香气一直从鼻腔环绕到暖暖的胃里,从嘴里到胃里,都是家的味道。
奶奶认真的对我说过,自己做的菜,不仅要好吃更要好看,什么颜色都要有。红配绿,亦是家常菜的经典。香菜和红辣椒的搭配,是奶奶这样的“家庭大厨”对自己作品的最精心的装饰,是老人家在厨房里简单吃喝的习惯下难得显现的爱美心。 不能再说了,香味要把魂勾走了.....
江苏师范大学 @张淼
每逢除夕似乎只有吃了什锦菜才叫过年,什锦菜作为南京人的传统,包含着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小时候每次快过年的时候,奶奶总会一样素菜一样素菜地炒,将炒好的黄花菜、香菇、豆芽、荠菜等十多种素菜放在一个大搪瓷盆里,然后放入佐料搅拌。虽然这道菜制作方式和素材大同小异,但每家都会有自己的味道。小时候,邻居家的奶奶们还会互换什锦菜。那些年,各家什锦菜的味道就串成了一整个年味。除此之外,干切牛肉、熏鱼、蛋饺也是传统家庭聚会的必备食物。只是近些年,我们家餐桌上少了这些传统的食物,菜色换来换去,唯有那道什锦菜依然保留下来。
@ 宜兴
江苏师范大学 @黄语蝶
无锡分两类团子,一类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清明团子,通常以红豆沙、芝麻花生为馅,其色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另一类是不加棉青粉的白团子,我们家经常在里头包上早就搅好的酒香碎肉,里头加香菇、虾仁提味,加青菜芥菜一类搭配,上笼屉蒸的时候在团子下面放一片芥菜叶子,防止黏底。奶奶包的团子常常肉馅饱满到鼓出来,咬去黏糊糊又很韧的米皮,鲜美汤汁就会滚烫地流进口中。 过年自然是有煮粥配自家包的团子,在外漂泊久了装满油腻和垃圾的胃最需要清淡餐的拯救了,不仅润肠还很能饱腹,小小团子里蒸腾起得热气氤氲在奶奶家小小屋子里,暖胃暖心肠。
@ 信阳
苏州大学 @戴云
我家有一个传统,就是家人会在空余的时间包些饺子,以便不时之需。其实私以为包饺子是件很费时费力的事情,因为每个步骤都亲力亲为,从剁肉馅、切菜、调味,从和面、搓条、切块、擀皮到最终包出成型,整个流程忙下来也是让人累觉不爱,需要很大的体力和耐心。看似简单的一碗饺子,其实倾注了家人浓浓的爱意。 迫不及待地咬下第一口饺子,猪肉鸡蛋馅,馅料咸淡适宜,面皮温软饱实。因为我向来不喜肥肉,所以纯精肉的馅中不见一丝白。也因为我这个习惯,家中总会有两种饺子,一种纯瘦肉,一种肥瘦适宜。 每每在学期末、尤其在倍受煎熬的考试周,甚感食堂饭菜食之无味,愈发想念出自家人之手的味道,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每一餐一饭,都是倾注了情感精心烹制而成,这也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最为缺乏与思念的。看过很多风景,认识很多人,品尝过很多美食,但终究都是要回家的啊!归家,一个温暖的字眼,沐浴其中,温暖如初。
@ 商丘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董翔
不是山珍,也不是海味,甚至,连一盘菜都算不上。就是一碗绿色的蒜嘛,简简单单,没有任何多余的辅料,而它却一直活跃在河南乃至北方多地的市井餐桌上,逐渐成为一种集体记忆,北方人形象地称其为“绿蒜”。 它还有另一种名号叫“腊八蒜”,但又并不像这个名字一样只在腊八节时才吃,相反,它陪伴着千千万万个北方人,度过整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不少南方人对大蒜嗤之以鼻,尤其是在提到北方人吃蒜的问题上更是感到不可思议,然而绿蒜中的醋却很好地中和了蒜本身的辛辣和刺鼻味道,吃起来清爽可口又不乏味蕾刺激。无论是馒头面条还是饺子煎饼,配上一小瓣绿蒜,都能胃口大开,立即下饭。 在我的家乡生活中,绿蒜是最难忘的美食记忆之一,它的味道无疑给枯冷而难捱的北方冬天带来了一丝点缀。即使身在异地,也能很快炮制出来。放满了绿蒜的腌菜瓶子一个个打开,想家的人一口就能吃出熟悉的味道,千万种思念在舌尖上回归,抵达遥远的故乡。
@ 淄博
扬州大学 @王雨心
放假前的电话里无意间提一了句想念家里的馒头,不想爸妈就此记在了心里。回家的火车晃晃荡荡一路向北,八九个小时的车程身心早已是疲惫不堪,看着窗外天色擦黑直至入夜,真正到家时已是晚上十点。 周身的寒气与倦意被家中的暖气融成水雾,白白一层轻贴在镜片上。妈妈接过我手中的行李,催促我快快洗手趁热吃一顿迟来的晚饭。主食再不是常见米饭,各式的馒头被端在面前由着我来选,黑米馒头的齿颊留香,白面馒头的松软可口,蜜枣点在顶头甜甜的沾上了一股将近年关的喜气。 味觉的记忆是最抹不掉的乡愁。小时候的我爱吃米饭,爸爸笑着说我就应当去南方,殊不知真正过了一年多吃米饭的日子之后,念念不忘的还是之前十几年视而不见的馒头。江南多水,蒸熟的米粒软糯细腻;北方长风四起,馒头刚入口的干燥只有细细咀嚼才能尝出其中的甘甜。一人在外求学,父母远在千里之外都是最挂念我的人,回家的饭菜总想着给我最好的,小到一个馒头都准备了好多种。尝着熟悉的味道,拾起搁置依旧的乡音同爸妈交流,回家的亲切感一下子冲淡了半年来身处异乡的种种不适,而我,似乎一直以来都从未走远。
@ 宣城
南京师范大学 @陈丽娟
安徽宣城等地过年都有一道菜:炸圆子。或是糯米和上好的猪肉和成的糯米圆子,或是把用藕搅成茸捏成的藕圆子,还有肉圆子、牛肉圆子等等。炸圆子是年三十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刚炸好的圆子,外酥内软,油香四溢。过年要吃时,就把它们放在饭上蒸一蒸再上桌,这时滋味全然不同,尤其是糯米圆子,蒸后咬起来颇有嚼劲,糯弹无比。(图为糯米圆子)
@ 淮安
南京师范大学 @钟今瑾
春节里的杂烩汤,每每都寄予着家人对我们浓浓的爱。金灿灿的皮肚配上白璧般的鸡糕;绿油油的青菜配上圆滚滚的鹌鹑蛋;黑亮亮的木耳配上香喷喷的火腿;还可以再加上一些海鲜,最后再舀上一大勺提前炖好的老母鸡汤,香醇浓厚的杂烩汤就准备好了。作为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杂烩汤一直都是我们家乡人的最爱,热腾腾的汤,五颜六色的食材,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一锅杂烩汤,一种家乡的味道,一份亲人的爱。
年夜晚 “家” 多么温柔的字眼团子君愿大家能够在短暂的假期里体味家的温暖感受家的温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