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8年为盲人讲述200场电影 杜诚诚:声音是看得见的光
2018年02月02日 16:05:07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两人走到一条河边。老三去牵静秋的手,静秋连连后退。

  无奈之下,老三只好找了一根木条,于是两人各牵着一边过河。

  老三的手顺着木条向下滑,木条的距离越来越短。

  最后,老三牵到了静秋的手,得意地闷着笑。”

  这是电影《山楂树之恋》里发生的一幕,也是杜诚诚正在朗读的一段电影解说词。

  她坐在一张小桌子前,不时地抬头看看电影,然后低头看看讲稿,一字一句地动情朗读着。

  她的周围一片寂静。

  椅子上坐着的,多是有视力障碍的老人与孩子。他们就静静地坐在那里,面带笑容,除此之外并没有多余的声音。

2014年6月,在青山区新沟桥街蒋家墩社区的盲人电影院里,杜诚诚为盲人朋友们讲解电影《前任攻略》。本人供图

  杜诚诚,中共党员,32岁。

  她是湖北武汉青山区蒋家墩社区的一名残疾人协理员,也是蒋家墩社区“我是你的眼——为盲人讲电影”志愿服务工作队的队长。

  在近8年的时光里,她利用业余时间写下近百万字讲解词,为盲人讲解200多场电影,帮7000多人次的视障人士完成“看电影”的心愿。她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选为“2016年年度全国最美志愿者”,《人民日报》评价她的“声音是看得见的光”。

  不过,听过她讲电影的盲人朋友可能不知道,这位美丽坚强的姑娘是一位左腿高位截肢的残障女孩。

2017年7月,杜诚诚(右)在盲人电影院讲解经典电影《特别的爱》,一位老人沉浸在剧情中,笑得很开心。本人供图

  声音明媚,她是温暖灵动的美丽少女

  “谁找我,谁找我?让我看看谁找我?怎么竟然是你,竟然是你,怎么会是你?不接你电话就不接你电话……”

  当呆萌搞怪的歌词碰上充满异域风情的土耳其舞曲,那是怎样一种彩铃?

  这让记者不禁猜想:难不成,电话那头藏着一位鬼马小精灵?

  “歪,你好呀!”电话接通的一瞬间,记者的猜想得到印证。

  杜诚诚的声音清脆、明媚,就像太阳一般温暖,全程都“笑眯眯”的,仿佛病痛与残疾与她毫无关系,仿佛与记者对话的就是邻家一位无忧无虑的少女。

  原来,在对电影的深情演绎之下,杜诚诚内心藏着一颗妥妥的少女心。

  在记者的追问下,鬼马的杜诚诚开始爆料,平常爱唱歌、看书,还喜欢追剧,曾经因为看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买过电子书,最大的爱好是与好友一起探寻美食。

  她说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嘿嘿。”

杜诚诚发的朋友圈。本人供图

  荒原也有尽头,坚强如她,要渡己渡人

  杜诚诚在朋友圈里推荐了心灵治愈系小说《摆渡人》。在这本书中,作者向世人抛出了一个世纪难题:“如果生命是一场荒原,谁将是你的摆渡人?”

  对于这个问题,杜诚诚是这样回答的:“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摆渡人,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摆渡人。” “荒原也有尽头。当我们凭借勇气、信念、坚韧,战胜了恐惧、胆怯、懦弱,以及内心的阴暗,也就成功穿越了自己的荒原。”

  的确,对杜诚诚来说,尽心尽力地服务社区残障人士,坚持帮盲人朋友实现“看电影”的心愿,何尝不是她重拾信心与勇气,穿越荒原、摆渡自己的一个过程呢?

2018年1月,杜诚诚入选新华社“中国网事·感动2017”年度网络人物,上台领奖。图片来自网络

  眉眼带笑的杜诚诚从小就患上了神经纤维瘤。2006年,刚被学校评为“首届十佳青年”的她,突发髋关节脱落,从此膝盖不能打弯,被迫休学。

  那段时间,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沉浸在挣扎与绝望之中。直到一年后,在家人与朋友的帮助下,她通过招考,成为蒋家墩社区的一名残疾人协理员专干。

  尽管只是为残疾朋友们提供各种细微到琐碎的帮助,薪水也不高,但是这份工作对杜诚诚的意义却不小,于她更像是一份生命的托起,既是尊严,也是价值。她笑着说,“本来以为人生要荒废了,突然我还能有一份工作,真是峰回路转。”

  2009年,不幸再次降临,病情急剧恶化的她,“疼到喝水都想吐”。

  尽管当时自己已经毅然做出了截肢的重大决定,然而很多医院还是婉言拒绝了她,因为截肢意味着要切断动脉,碰上大出血,很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她至今都感激那位甘愿冒着职业风险抢救她的范里医生,是他给予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然而,左腿髋关节以下全部截肢,虽保住了生命,却也意味着余生将依靠双拐和电动三轮车。在经历了漫长的悲伤和痛苦后,杜诚诚重新开始探索人生之路。

2015年,杜诚诚做客市民大讲堂座谈会,讲述自己为盲人讲电影的心路历程。本人供图

  2010年,听说武汉市残联要在每个社区建立盲人电影院,杜诚诚赶紧报名加入了青山区的志愿者队伍,并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电影讲解员培训班。当她第一次听到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给盲人讲《人在囧途》,看到盲人随电影情节时而欢笑、时而流泪,她的心情也此起彼伏,“我希望自己也能传递这份快乐”。

  很快她就迎来了自己为盲人讲解的第一场电影——《山楂树之恋》。

  为了呈现这部唯美动人的爱情电影,2010年的国庆整整七天,杜诚诚都趴在自己的小床上奋笔疾书,写讲解稿。由于没有经验,经常是一分钟电影,讲解稿却要写一个小时。她一遍一遍看,一遍一遍改,把电影反反复复看了二十遍。

  讲电影那天,来了40多位盲人。虽然她的声音因紧张而发颤,但这次讲解却在盲人观众间引发了强烈反响。有些盲人说自己活了50多岁,还是第一次看电影,还有盲人慨叹,要是剧中的“老三”和“静秋”最终在一起就好了。

  那一瞬间,杜诚诚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她真的可以借助文字与声音的力量,帮盲人朋友 “看懂”电影!

  从那时起,给盲人讲电影,就成为她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她重新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从2010年到2018年,从在社区会议室里讲电影,到通过湖北资讯广播为盲人广播电影,再到邀请盲人朋友走进影院,体验真正的院线电影,杜诚诚说,没有想到他们的盲人电影院可以走这么远。

  为了让更多盲人在家就能“看上电影”,她还尝试了时下流行的网络直播,让为盲人讲解电影的志愿服务在“互联网+”的助力下,飞得更远。

2017年3月,青山区的网上盲人电影院首次直播,杜诚诚讲解心理悬疑片《催眠大师》。收看人数达3万,不少人留言为这个爱心创举点赞。本人供图

  圆梦央视《朗读者》,“向着光亮的远方”

  2017年3月,彼时有人问杜诚诚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她立马表示,想参加董卿老师的《朗读者》节目。这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很快就有了实现的机会。

  一个月后,《朗读者》的线下活动“朗读亭”来到了武汉。听到这个消息,杜诚诚别提多高兴了。在排队3个小时后,她终于梦想成真,录制了一段来自作家刘同的《向着光亮那方》。

  她说,从这段文字里仿佛看到了自己。世事变化如沧海桑田,初心犹在,依然奋勇向前。

  “我不怕我偶尔会难过,因为我很清楚道路还很长;我不怕我偶尔想放弃,因为我很清楚那只是自己一时的无力。”

  “我想知道你,也想知道自己,在通往未来的路途上,是否能点燃那些微光,一直向着光亮的方向前行。”

2018年年初,杜诚诚与好友海边比Yeah。本人供图

  现在的杜诚诚,正如她的声音一样,从容、温暖、美丽。

  对话的最后,杜诚诚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说的一段话,与各位青年共勉:

  “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中国青年网记者 秦亮)

标签:电影;荒原;盲人电影院 责任编辑:金英磊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