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正文
“一带一路”上的劳动者:用青春和汗水铸就马尔代夫“大桥梦”
2018年04月30日 13:22:4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 朱瑞卿 杜才良

  新华社马累4月30日电通讯:用青春和汗水铸就马尔代夫“大桥梦”

  当地时间29日凌晨,中马友谊大桥马累侧引桥跨桥面板施工进入最后阶段。桥下,狂烈的海浪重重地拍击着大桥基座;桥上,隆隆作响的重型机械一刻不停,呼啸的海浪声和轰鸣的机车声汇成印度洋上动人的“建筑交响曲”。凌晨4时,引桥全部18块跨桥面板施工完毕。

  满脸泥点的“90后”青年周杰已经忙碌了一整天。28日一早,他就开始忙着面板钢筋的验收自查工作,检查钢筋间距,确认模板支架安全紧固。下午验收刚一结束,周杰便立刻投入到晚上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中。

  “引桥跨桥面板施工经常这样,从一早忙到深夜。如今18块跨桥面板全部施工完成,这为中马友谊大桥引桥和主桥的衔接奠定了重要基础,距大桥全线贯通更近了一大步!”周杰兴奋地告诉记者。

  2016年初,中国援建的中马友谊大桥项目正式开始施工。一年后,刚刚大学毕业的周杰便作为承建企业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见习来到这里。

  马尔代夫碧蓝的天空下,是常年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炙烤。从校园的绿草茵茵到热带的烈日炎炎,周杰来到马尔代夫不久,皮肤便深了好几个色号。如今,周杰与施工现场的其他同事一样,脖子脱皮,衣服每天在汗水和雨水的浸透下干了湿,湿了干,以至于深夜下班时,薄薄的衣服上已布满盐粒。

  书上得来终觉浅。跑现场、验钢筋、调模板、浇混凝土……在师傅的带领下,周杰一点点地在实践中理解、应用大学书本里的知识。他随身背着的小书包里,装满了图纸、本子和检验工具。

  中马友谊大桥施工区域海水平均含盐量较高,严峻的高盐腐蚀环境对大桥施工工艺提出苛刻要求。如何有效防腐成为考验中方建设者的难题之一。

  “荷叶效应。”周杰突然说出一个有些美学意味的词语。正当记者不解时,他拿起一瓶水朝大桥梁体轻轻一泼,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如荷叶上的露水一般附着在梁体上。

  “这就是‘荷叶效应’。大珠小珠落玉盘,我们的防腐工艺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周杰说。

  除了高盐的海水,马尔代夫瞬息万变的天气更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自从周杰来到中马友谊大桥项目,浇筑大桥预制梁便成为他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浇筑过程一旦启动就不能停下来,但马尔代夫天气变化无常,可能开始浇筑时还晴空万里,浇筑到一半便风雨交加。预制梁的质量直接关乎大桥的品质。就算下雨,身上可以淋透,浇筑用的混凝土却绝不能淋上半点雨。”周杰说。

  开工以来,这些来自中国的建设者们已经不舍昼夜地完成了全部210榀预制梁。而周杰,经过9个多月的日积月累,如今已经成为中马友谊大桥项目上的年轻技术骨干之一。

  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大桥另一端的马累国际机场闪烁着点点灯光。作为中马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项目,这座连接着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岛和机场岛的大桥将在100多天后竣工,届时它不仅是马尔代夫有史以来第一座大桥,还是印度洋上第一座跨海大桥,更是世界上第一座在珊瑚礁上建造的跨海大桥。

  望着即将竣工的大桥,周杰告诉记者,“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从马累国际机场走出来,最先看到的就是这座中马友谊大桥。这座设计使用年限长达100年的大桥,未来不仅要耐得起百年风雨浪涌的冲刷腐蚀,还要经受住来自世界各国游客挑剔的目光。”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能有机会来到这里,用自己的汗水铸就马尔代夫百姓的‘大桥梦’,切身参与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向马尔代夫以及全世界展示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我想这就是我的青春。”周杰说。


标签:跨海大桥; 90后;青春;马尔代夫;一带一路;劳动者 责任编辑:沈正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