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4

街头“共享马扎”频频丢失 共享经济热潮下的我们该如何思考?

编辑:吴盈秋
导 语

从早年的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再到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舱甚至共享珠宝、共享汽车,共享产品层出不穷。

507.jpg

  有等车的人使用“共享马扎”。 

  浙江在线8月1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吴盈秋)8月13日,北京街头出现了一种“共享马扎”,可供人们免费使用。

  “共享马扎”看起来与普通马扎无异,仅在布面印了一个巨大的二维码,旁边有“共享马扎”的字样。扫码后即进入一家公司的微信公众号,除“共享马扎”外,还有几个其他项目的介绍和推广。据介绍,马扎只需扫码便可使用,并不需要注册和押金,“共享马扎已经在北京各大人流聚集的地方实验性投放,解决人们最后10分钟的休息等待问题”。

  但不到一天时间,摆放的十多个马扎只剩下4个。公司客服表示,已料到马扎会丢失,但该行为算是公司项目的前期推广。

  共享产品概念噱头大过产品的本身属性

  从早年的网约车,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再到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睡眠舱甚至共享珠宝、共享汽车,共享产品层出不穷。

  随着共享产品越来越多,人们慢慢发现所谓的共享并非看上去那么美。

  比如,过量投放、无序停放的共享单车带来了新的拥堵,占用、破坏等行为常常发生;首批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仅一天时间就被城管局叫停,因为其具有租赁属性并且以营利为目的,同时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的情况;在一个多月时间内吸引逾10亿元资金入局,共享充电宝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但也有专家指出,共享充电宝的真正用户其实有限,市场需求可能并没有那么旺盛,当前的热潮只是一场伪需求、低门槛的“资本游戏”……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示,比起“共享经济”,“分享经济”的概念更为准确,事实上共享产品的本质是分时租赁使用。他以共享单车举例,对资源供应方而言,其经营行为是“共享”,但从结算的角度来说是“分享”,而珠宝、汽车等物品属于财产,更是无法实现“共享”。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王一新告诉记者,一些所谓的共享产品是通过共享的概念吸引用户,以此来促进产品的销售,脱离了共享的初衷。还有一些产品如共享充电宝已经变相为租赁形式,更多的是强调便利性。

  “共享”初衷虽好,然而许多共享产品只是披上了“共享经济”的外衣,在资本不断推动和裹挟下,共享经济已成为众多创业项目的“噱头”。

  共享经济热潮下的冷思考

  尽管新的共享产品不断出现,但已经有一些共享产品正在被淘汰。

  前不久,“悟空单车”成为首家倒闭的共享单车,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共享睡眠舱或被关停,或自动退市,而共享雨伞更是因为无人归还而遭遇重大挫折。

  对于新兴的共享经济,行业监管目前也相对滞后。“段位”低的如一些共享产品,用户使用竟被强制安装软件甚至窃取隐私。“段位”更高的,比如媒体曝光的“共享红酒”,不过是吸引用户投资以集资理财,诱导用户层层发展“下线”。类似这样打擦边球、无节操的所谓“共享经济”,应予以规范或清理。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共享经济固然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如何把握显然还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并不是旧产业和旧产品,改头换面,加上“共享”二字就变成新经济了,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反而背离了共享经济的本意。

  巴菲特有句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在这场共享经济的热潮中,市场会最终分辨出好的产品好的企业,而那些“裸泳者”迟早会浮出水面。 

  (综合北京晨报、中新网、北方网、央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