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6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完成 人类离“起死回生”还有多远?

编辑:周舸
导 语

将人体低温冷冻保存起来,以便在科技进步的未来实现复苏,这个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吗?

timg.jpg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8月16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将人体低温冷冻保存起来,以便在科技进步的未来实现复苏,这个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吗?

  日前,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专家实施了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因罹患肺癌走向生命终点的展文莲女士决定签下遗体捐献手续,在死后低温保存自己,期待未来医学科技出现奇迹。

  国内机构首次完成冷冻

  据报道,来自山东济南的展女士是首个在中国国内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她是继中国首位接受人体冷冻者——重庆女作家杜虹之后,又一例来自中国的人体冷冻者。有所不同的是,2015年5月,杜虹选择的冷冻机构是美国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49岁的桂军民是济南一所体校的足球老师,去年,他的爱人展文莲被查出患有肺癌。今年5月8日,展女士在病床上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医生宣布其临床死亡,但是这一次,却不能说她“永远离开了”桂先生。因为几分钟后,一家生物工程公司旗下的生命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对展女士实施了一场长达55个小时的手术——人体冷冻,展女士以头朝下的姿态沉睡在零下196度的极低温液氮罐内。这是我国首例人体冷冻实施案例。

  桂军民告诉记者,妻子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进行低温保存的案例算是机缘巧合,身患肺癌的妻子弥留之际住进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在与病房主任类维富的一次聊天中,桂先生萌生了将妻子的遗体捐献进行人体低温保存科学研究的想法。

  根据中国科技部官方报道,桂军民选择在山东银丰生物集团实验室冻结妻子的身体,希望未来医生能够治愈肺癌。“我们必须等到能治好她的疾病时才能让她醒来,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桂军民说道, “我相信使用新技术,“复活”是完全有可能的。”

  冷冻人体费用咋算?

  桂军民告诉记者:“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不认为她已经去世了,我只认为她短暂的休息一段,只是暂停了。”

  至于这次低温保存到底花了多少钱?桂军民并不愿意透露。桂军民介绍说:“没有花多少钱,具体的不方便说,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我们能承受得起,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公益项目。”

  而根据现有的资料看,做人体冷冻确实耗资不菲。银丰研究院工作人员一项一项列出了他们的支出:液氮罐,40万;程序降温设备,40万;体外循环机,100万;呼吸机,七八万;实验室搭建,500万……“每做一次冷冻,光是冷冻保护剂的费用就是二三十万。还有手术的其他耗材费用,专家费用,救护车费用等等。”人体进入低温保存状态后,每隔10天到半个月需要补充一次液氮,这一费用大约为每年5万元。

  之前,女作家杜虹冷冻大脑时,费用为12万美元。

  “目前全是投入,没有收益。”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负责人贾森坦言。

  “起死回生”仍是未知数

  自世界第一个人被冷冻至今已有50余年,人体冷冻的概念正在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虽然以实现复苏为目的的人体冷冻目前还仅仅是低温生物医学的科技梦想,但不得不承认,人体组织器官低温保存一直是低温生物医学专家孜孜追求的科学研究,也是当前人类遗传资源和医学迫切需要发展的新领域。

  “冷冻的不仅是身体,记忆也是可以保存的。”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人体低温保存专家、临床响应中心主任、山东省“引领齐鲁”海外特聘专家阿伦·德雷克说,记忆的保存被认为是“复苏”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理论上讲,人的永久性记忆是可以被留住的,但具体要看对大脑的保存程度。

  银丰人体冷冻专家团队表示,目前的捐献遗体低温保存研究,主要是探索减少捐献组织器官的缺氧缺血性损伤机制,实现人体组织器官低温保存及复苏,延长在体和离体捐献组织器官活性时效。利用现在人类掌握的低温生物医学技术保存人体,未来是否能够实现生命复苏还是个未知数。尽管希望渺茫,但这项计划可以激发社会和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对低温生物医学的关注和参与,推动低温医学的发展,如果实现人体组织器官低温保存、复苏和临床应用,将具有重大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综合大众网、中国网、齐鲁网、法制网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