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秭归县地处三峡库区坝首,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开始探索发展无污染的“阳光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别小看地头这几棵茄瓜,已经卖了30多元了。”6月29日,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坝村菜农傅德焱,一边修剪瓜秧一边笑着说。傅德焱原是当地一家造纸厂的厂长,厂里有100多工人。1998年,造纸厂关闭了,他扛起锄头种无公害蔬菜。村党支部书记傅新先说,傅德焱的5亩菜园,一年能收入1.5万多元,村里像他这样走出造纸厂、回家种菜的大户还有七八家。
1998年前,秭归茅坪河流域有小造纸厂19家,附近6个村500多人“吃纸厂的饭”。茅坪河是长江支流,为保清水入库区,当地政府关闭了19家造纸厂,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1000多亩,平均每亩收入2500元。近些年,菜农人均每年增收60多元,约占当地农民增收的一半。秭归抓住县城搬迁的契机,关闭了有污染、不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企业100家,转而开发当地丰富的柑桔、茶叶等农业资源。目前,该县形成了无公害柑桔、茶叶、蔬菜等5大主导产业,专业村有150个,种植面积共38万多亩,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
三峡大坝的建设为秭归旅游业注入了活力,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机遇。目前,秭归县已开发的屈原祠、九畹溪等风景区,带动附近约1万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去年全县接待游客1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亿元。今年“五一”期间,共接待游客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85万元。
近些年,秭归县对农民进行培训转移,实施“阳光工程”,把劳务输出作为产业来抓,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该县优先考虑农村“低保”户、孤儿、残疾人等特殊家庭,把这些家庭里的中学毕业生送到县里的5所职业学校,减免一定费用进行培训,然后集体输送出去打工。
眼下,秭归各乡镇设有劳务输出点30个,及时发布各种就业信息,在苏州、东莞等地设立就业服务机构7个,与100多家知名企业保持长期联系。近3年来,秭归“阳光工程”培训贫困农民500多人,减免学费约15万元,集体输送5万人次,今年该县劳务经济收入有望达到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