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综合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清华教授称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5年后消失

www.zjol.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9:03:0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李烝/制图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华如兴的判断,为备受关注的“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正在丧失”说投了赞成票,也印证了德国纽伦堡调查研究中心所分析出的结果——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起码还能持续3至5年。虽然华如兴给出的年限错后了一些,但其观点的本质没变,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正悄悄离我们远去。

  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

  近些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增加,有专家分析,这是由于中国的GDP一直保持在7%-8%之间,工资相应增长是正常的。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只有50块钱,家里又有两个孩子,每个月花销很大,一个月下来基本上就‘月光’了。”作为一名地方公务员,50岁的李先生对自己工作20多年工资的上涨情况记得很清楚,“1995年左右工资涨到了500元。三四年前,我的工资涨到了1000元,这才有点缓和,前年工资又上涨了600元,再加上各种补贴,大概是2000元,去年全国公务员涨工资,我涨了1000元,目前的工资为2600元,再加上各种补贴,基本上能达到3000元,在我们地方,这也算是高工资了。”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李先生在这20年里,工资上涨了20多倍。

  “公务员这几年的涨薪,与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物价水平的上涨有直接关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刘玲玲说。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大城市显得尤为明显,摩托罗拉公司一位管理人员对记者说,目前中层管理人员的月薪是6000至8000元,而5、6年前的月薪为5000元左右,造成薪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人员的高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社会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薪酬同样水涨船高,由于业务的增长,在同行业中始终能保持龙头的地位,效益的提高,人员的薪酬也随之提升。此外,该公司的一线工人,近几年保持在2000元左右,但是也确实有了一定的涨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包明华认为,我国经济过热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而工业劳动力成本是与农业生产收入相联系的,过去,大量农村富余的廉价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我国的这种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使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成本优势,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现在,农村的城镇化、城市化,以及国家对农业发展的保护、刺激措施,使得务农收入提高,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相应就有所增加。”包明华说。据介绍,这也与农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农业逐步向生产质量高、有利于出口的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农民收入相应增加。

  劳动力价格优势短期依然存在

  据日本通商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和地区平均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为4%,而中国则为3.5%。这说明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快速上涨,但从亚洲的整体水平上来看依然处于较低的位置,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日本以及韩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而且也低于整个亚洲的平均水平。

  “欧洲的工资都是谈出来的。”刘玲玲说:“他们的工会以及各种劳工组织在他们认为工资较低的情况下就会用谈判的形式来要求政府为他们加薪,平均工资比我们高大概30倍。但这种做法却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在一些高端行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劳动力价格同样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我们现在招的都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要求比较高,本科生基本上是进不来的。我2000年进的公司,工资是600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10000元左右。而目前刚进公司的研究生的月薪都在7000元左右;我们整体的工资水平相对于一般的人高出很多,但是要是和公司总部的相同职位的人比较差距还是很大的。在美国,和我同等职位的工程师的年薪在8万—12万美元之间;中国总部的工程师和经理级别的年薪在6万—15万元人民币之间。”某跨国公司下属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卢先生对记者说,“国内和国外的工资差别这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物价和人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据了解,近几年,中国各个阶层的劳动力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相比较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成本涨幅远远低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此,刘玲玲简单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劳动密集型市场又称初级市场,主要是以农村的劳动力为主力军,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工资涨幅不大。”

  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记者采访到了数位经济学专家和学者,他们对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的消失给出了不一样的时间表。

  华如兴对“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至8年之后消失”的解释为:目前越南和印度等国家,劳动力成本都比我们要低廉,这对我们是个不小的冲击。但他同时又强调,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另一方面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进步。他说,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们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规划,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必将带动劳动力价格的提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讲师张弘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近年以来确实是在缓慢地上升,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很快就会消失。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但决不是惟一因素,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成熟,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不是很发达,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例如: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受到户籍的限制,而且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够发达,其中最重要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也受到流动的限制,不利于优化分配。

  对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张弘认为,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作为中国的第一产业,技术水平还很低,中国的耕地面积还不足,使得农村囤积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且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有更多劳动力闲置出来,绝大部分还会涌入城市,形成很大的剩余劳动力市场。

  包明华也认为:“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在短期内不可能消失。可以说10年至20年,最低10年内,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都不会消失。”

  “我国的经济过热是短期行为,不可能一直是这种情况。我国会通过宏观调控对经济进行调整,缓解经济过热的现象。而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缓慢地进行,所以劳动力成本价格也不可能会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包明华分析说。

  专家观点

  劳动力成本提升不会影响吸引外资

  在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包明华看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吸引外资的影响不大,劳动力价格成本的低廉,吸引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很多高新技术产业等吸引外资的注入,并不靠我国廉价的劳动力。我国也不能光靠劳动力价格优势来吸引外资。“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外资引进已经过度,这对中国来说,一味引进外资未必是好事。”

  据包明华分析,国家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劳动力价格成本的提高也是必然趋势,我国必须在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机械化、自动化来减少单位产品中劳动力的耗费,弥补劳动力成本提升后对我国的影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主任刘玲玲分析说,至少在5年之内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是不会消失的。她说,外国资本不会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周边国家高而马上就从中国撤资,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在中国的某些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的效益,通过专业化的细分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相对于沿海地区的高工资,劳动产业已经在向中部进行转移,即将形成的区域经济包括成渝地区、环渤海地区和海峡西岸(福建、广西一带),这些地区的工资水平很低,能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从外部大环境来讲,南亚的一些国家从投资环境和政策方面都与我们有很大的差距。(记者邓琳实习记者李建兴)

来源: 中国网 作者: 记者 邓琳 实习记者 李建兴 编辑: 杨晓燕
·劳动保障部:06年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就业能力   2005-12-21
·农民实际收入减少 中国正成为世界的血汗工厂   2005-12-12
·劳动力成本年涨近10% 中国不能总靠廉价劳动力   2005-11-30
·辽宁十一五规划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120万人   2005-10-09
·澳门未来十年须增20万人口才可满足劳动力需求   2005-05-27
·新闻观察:研究生如何不成“廉价劳动力”   2005-03-27
·调查:研究生=教授“老板”的廉价劳动力?   2004-11-27
·天津启动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 3年培训100万农民   2004-11-17
·农业部:我国前三季度培训农村劳动力150万人   2004-10-25
·三季度劳动力市场:推销员最紧俏 驾驶员没人要   2004-10-22
返回国内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