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67岁的温家宝总理,开场白依然充满浪漫主义味道。昨日,本报受邀参加总理记者会,两名特派记者第二次走进人民大会堂3楼中央大厅。在这场记者会中,记者看到了许多在电视直播中看不到的“秘密”。
不到6时开始排队
为抢占总理记者会有利座席,昨日5时48分,本报记者带着证件和记者会请柬赶到人民大会堂东大门,门外已有几名记者在排队,都是各媒体摄影记者,作为文字记者,本报到得可谓最早。
天色未亮,春风刺骨。6时35分左右,记者队伍越来越长,站在前面回头看,望不到队尾。7时30分,开始向内放人。
前5排是预留座位
今年记者席与去年相比发生了一点变化。去年的预留座位是前3排,今年变成了前5排。这些位子是给谁留的呢?一位老记者说,主要是给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一些媒体等留下的座位。
记者席还是3个方阵座位,本报记者与《华商报》、《重庆时报》的两名记者选择了左面方阵第六排中间的3个位置,位置不错。整个记者会过程中,11排的记者席统统坐满,两边也站满了记者。目测估计,大约有千名左右的记者。
俩问题咋变成仨?
这次记者会要求,提问者原则上只能提一个问题。被点到的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开门见山说有两个问题想问,结果问了3个问题,后两个问题属于同一范畴的不同话题。这种媒体常用的“大问题包裹小问题”的招术,立刻被温家宝总理识破,他对那位美国记者说:“您的中文讲得真好,而且您一连就提了3个问题。”会场内发出了会意的笑声。
总理用过的湿巾被“偷走”
记者会结束后,温家宝走下台与前排记者握手。想要握手的记者非常多,去年已经与总理握手过一次的本报记者,这次没了上次的幸运,虽然挤到第一排,但由于人数过多,警戒线被冲破,总理在保卫人员的请求下,提前结束了“握手之旅”。
走上主席台,发现温总理座位上的湿巾不见了,原来一位同行在散会后“偷走”留作纪念了。总理的茶杯还放在那里,淡黄色的茶水满满的,摸摸茶杯,已经没有了温度。这次采访中,温总理时常沉思,在记者印象中,两个半小时的答问中,他只喝过一次水,服务人员也只给他更换过一次茶水。
不放鲜花是“上面决定的”
除茶杯外,总理座位上还摆着一支红铅笔、一支黑铅笔,15页环保再生纸。如果本报记者有提问机会,会问两个问题。第一,细心人会发现,这场记者会,总理的麦克风前面没有按惯例摆上鲜花,这是为什么?第二,中国经济“保8”,在总理个人看来,胜算有几成?为什么?第一个问题,找到了一半答案。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不放鲜花,不是来不及布置,而是在昨天(12日),上面决定不摆的。”一些现场记者猜测,这样安排可能是出于节俭目的。
外国记者认为翻译反应有点慢
采访了几位外国记者,他们对这次记者会很满意,惟一的遗憾是翻译反应有点慢,“去年参加总理记者会,翻译发生了与总理抢话的现象,今年翻译吸取了教训,但有点过头了,往往是总理说完话还要示意一下,翻译才能反应过来。”本报特派北京记者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