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增长”到“促转变”——中国定调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
新华社记者 樊曦 韩洁 刘铮
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从今年“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明年“促转变”为发展重点,政策思路的调整凸显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力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突显出来。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达7.7%,全年保增长目标已经无虞。但经济增长90%以上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在保增长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有条件地转变发展方式,这将是今后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根本点。”
2010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从7日公布的会议内容看,明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会议也进一步释放出加大政策微调的信号。
以财政政策为例,会议强调明年财政政策在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截至10月底,今年中央政府9080亿元的公共投资中85%已经下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中央严控新增投资措辞严厉,显示了加快结构调整的意图,下一步新增投资应重点用于在建项目。
中国的信贷政策也将重点向社会经济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转移。会议强调:明年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显示出今年可能逼近10万亿元的信贷增长明年将会放缓脚步。
“当前中国应防止因信贷过快增长引发通胀,从下一步信贷政策支持重点上,可以看出国家在关注通胀预期的同时,借助信贷工具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外需市场的持续萎缩对中国传统外向型经济提出严峻考验。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来看,扩内需和保民生成为明年经济政策的支持重点。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已经下达的4批中央投资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投资占比超过50%。
“明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根据会议内容,明年中国将继续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社保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中国经济求得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而要扩大消费亟待解决一些深层次改革问题。会议强调,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同时,在今年中央财政安排320亿元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基础上,会议强调明年中国将继续实施这些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
官方数据显示,以家电下乡为例,今年以来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累计销售下乡家电3061万件,实现销售额56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扩大内需方面,此次会议还传递出将“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的重要信息,并将其列入明年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工作。
祝宝良表示,城镇化也是扩内需举措的新亮点。要想真正扩大消费,必须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加快城镇化进程,让更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变成城市人,不仅有利于解决城乡差距问题,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刺激消费增长,增强经济增长后劲。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也有具体部署。会议强调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紧研究提出培育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
过去一年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已着手对发展新兴产业进行全面部署,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根据会议,下一步中国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将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加快改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题中之义。在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会议提出明年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包括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资源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对此,贾康表示,目前经济的回升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投资拉动,并不利于民间资本跟进。会议提出“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就是要拉动民间资本投资,逐步转换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此外,针对依然严峻的外需形势,中国政府表示,明年将通过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更多国内企业“走出去”等举措,继续推动出口稳定增长,并把稳定外需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