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乙肝患者及携带者俨然成了“过街老鼠”,从大学招生到企业招聘,人为设置的各种障碍,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所有乙肝患者拒之门外。正是社会对乙肝患者的歧视,一度引起许多乙肝携带者等无传染性乙肝患者的强烈不满。
近日,卫生部通报,我国已于近期制定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查的政策。(12月29日《扬子晚报》)
尽管通过政府和民间多方面的努力,消除乙肝歧视的步伐越来越快,但必须认识到,消除乙肝歧视是一项关乎公民利益和意识转变的庞大工程。尤其是多年来,社会中形成的乙肝歧视环境和思维,预示着这项工程需要经历歧视拆迁、认知重建和政策监理等复杂过程。换句话说,返还乙肝患者应有的公平权利,需要三方面努力:一是相关部门的立法保障;二是科学的乙肝知识宣传;三是有效地执法监督。
客观地讲,这些年,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力度宣传和普及乙肝知识,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乙肝病毒有了理智和深刻的认识。但是,顽固的社会环境让彻底消除乙肝歧视的道路充满荆棘,要破除荆棘,或许应该打响“三枪”:首先是取消歧视政策,以制定保护规定等方式,来消除植根在企业和个人头脑中的乙肝歧视惯性。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拆除对待乙肝歧视的“钉子户”,既是对乙肝患者的尊重,又是对公民错误认识的一个拯救。
其次,卫生等部门要继续加大对乙肝知识的宣传,将乙肝的种类详细明晰地公布于众,让越来越多的人从科学的介绍中,了解到乙肝的真实情况,从而在思维中逐步解除对乙肝的封锁和抵触,破除心魔的干扰。
而为了保障上述两枪不至于放空枪,打响监管这一枪,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监管不光是卫生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更应该联合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形成一个联动的监管体系。只有让“三枪”发射的子弹能够互相依托,才能让消除乙肝歧视的靶子逐渐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