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没了,孩子在幼儿园流连忘返
没有了教材,孩子不能空着手玩儿,老师不能空着手教。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如何确保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和内容,成为幼儿教育面对的首要问题。
自2009年10月起,安徽省教育厅组织了“幼教专家下基层”巡讲活动。28位一线专家围绕4个专题,分成7组,在全省17个地市对1万多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巡回培训。
通过培训,办园理念逐渐趋于统一。合肥市蜀山区教育局教研员唐金华说:“把自由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已成为园长、老师的普遍共识。”
记者走访几家幼儿园时发现,区角游戏明显增多了,投放材料丰富了。在各家幼儿园的教学楼里可以看到,无论在走廊还是在楼梯角,能利用的安全空间都被“开发”了,一个个立体化的游戏区角、一面面五彩斑斓的“主题墙”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栢景湾幼儿园是合肥市一家民办幼儿园。在该园的“娃娃家”里,小朋友们忙得不亦乐乎。这里是一个“迷你”版的小社会,厨房、超市、自动取款机等一应俱全,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在这里“真实”再现。
“自动取款机”前有一条黄色的“一米线”,黄线上印着几对小脚丫图案,提醒小朋友要站在线外排队。小朋友从这里取出各种颜色的小圆片,用手里的“代币”可以到超市和玩具店里“消费”。
“一个圆片表示1块钱,可以买到一件商品,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对数量关系的认识,还能教会他们熟悉社会规则。”一旁的老师解释说。
在安徽大学附属幼儿园,一位小朋友身穿白大褂、头戴白帽子,站在“美食店”里卖力地吆喝着:“快来买呀,我的蛋糕又香又甜!”
“通过游戏,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了。”随同老师一边说,一边拿起货架上的“蛋糕”、“包子”。“瞧,像不像真的?”原来,这些以假乱真的替代品全部出自老师之手,材料都是废旧的布头、海绵和泡沫等。
合肥市琥珀第一幼儿园园长王荣告诉记者,自制玩具在材料和功能上日趋丰富,“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数的认识,拓展想象思维,让孩子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
“克服自身硬件条件不足,巧用软件补硬件,展现出精细化管理的办园理念。”夏业柱告诉记者,“我们不主张购买教具,提倡购置一些‘半成品’,自制教具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动手技能,也能带动孩子、家长一道参与制作,融入游戏。”
合肥市庐阳区教育局教研员方明惠认为,如何使用游戏材料也是关键。“材料的投放需要分区、分层次进行,从小班到大班,从学期开始到学期末,应该结合幼儿的年龄以及游戏的难度,分阶段进行。”
游戏精彩了,孩子自然玩儿得更开心。在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附属幼儿园,一个小朋友专注地把一个个相同颜色的玻璃球倒入同颜色的瓶子中。面对记者的来访,他目不斜视,丝毫不受干扰。
玩儿得开心,孩子们开始流连忘返。该园张红霞老师告诉记者,有的孩子以前怕上幼儿园,现在一起床就吵着要上幼儿园。“我们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0%。这不,还有一个姓张的孩子,刚做完手术没几天,就闹着要来幼儿园做游戏,真是拿他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