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灾后重建的长久之计
1月20日,什邡市“京什产业合作园”里锣鼓喧天,由北京对口援建的产业合作园6个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包括钛合金飞行器零部件科研生产基地等,总投资超过6亿元,能解决上千人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各对口支援省市不仅重视恢复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而且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做长远考虑,结合援助方和受援方各自的特点,因地制宜培育灾区的优势产业。
“援建灾区不是一味地‘输血’,必须培育灾区的‘造血’能力。只有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就业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美好生活才能够长久。”苏州对口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沈国芳说。
最新统计显示,19个对口支援省市与受援地区累计签约产业合作项目400多个,协议投资550多亿元,已经落实资金77.9亿元,为受援地区群众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1.8万个。其中,帮助灾区建设工业园27个,投资31.8亿元。
辽宁省推动华晨汽车到四川省安县投资建设汽车产业园,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27亿元,创利税8亿元;在成都市都江堰,上海援建者们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打造出10万亩特色效益农业集聚区,推动了当地优质粮油、特色水果、道地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广东省在汶川县三江乡打造出了一个藏族风情旅游区……
在各对口支援省市的倾情相助下,地震灾区在源源不断得到“输血”的同时,“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初步统计显示,2009年四川省经济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