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
劳动是郜阿利最引以为傲的事情,尽管他又瘦又矮,眼睛还近视,但他有一整片白杨树林来见证自己的北大荒岁月。
这片树林如今安静地站在八五二农场五分场五队西北方,旁边偶尔有车来来往往,一闪就过去了。因为太大,用目测很难形容它的面积。从上世纪70年代的某一天开始,北京知青郜阿利凭借很少的帮助栽下了它。
郜阿利只是把剪下的杨树枝一条条插在土里,30年后就成就了一片树林。他讲起这片林子,就像一个老军人讲起一场辉煌的战斗,头略略抬起,说话的声音也大很多。当年,他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片林子,有人胆敢偷砍一棵,他一定要追到人家门前,发表一篇长篇大论的谴责,然后撕下纸来写成罚单。
五队的老队长王吉祥是将这份差事分派给郜阿利的人。这名最早开发北大荒的山东老兵说,那个让郜阿利感到骄傲的职业,最初只是为了照顾这个瘦弱的大学生。
郜阿利记得自己割过豆子,锄过地,“比较能奋斗”。王吉祥的记忆与此不同,在他看来,郜阿利并没有过多地遭受北大荒最艰苦的劳动。这些在酷热的夏天和严寒的冬天发生的劳动,深深印在许多知青的心里。不过,郜阿利大多数时间在其他地方,因为他知识水平高,他曾经被调往总场教物理,后来被调回队里,从事的也是比较轻松的林业员工作。
在短短的几年中,没有人知道郜阿利究竟栽了多少树,按他自己的计算,也许有10万苗。路过那片树林的人们已经很少想起当年那个有点固执的林业员,有人连这片林子的具体位置也指不出来。
这就是这个知青花了大半生在北大荒留下的几乎所有的印记,不久之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然后辗转许多地方,经历疯狂、遗弃和拘束,最后来到知青科。
不出意外的话,他恐怕很难再为这片土地留下更多东西。他会在那明亮的、气味略有些刺鼻的病房里,与病友们一起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