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2010年部门预算”,这是我国决定“三年内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后,第一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公告显示,今年,国土资源部收入及支出总预算为347365.86万,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04985.40万,事业收入49109.56万。(《新京报》3月31日)
政府部门预算从不公开到公开,这体现了我国民主法治的进步,也体现了我国在建设透明、责任政府上的决心,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但是,政府部门的预算光公开还不够,关键是要让群众看得懂。
政府部门预算公开的目的,不仅在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更重要的是通过预算公开,为公众监督创造条件。因此,公开预算不仅仅应该告诉公众各项开支花了多少钱,还应明确告诉公众这些钱具体是怎样花的。国土资源部公布的预算,虽然列出了一年收入、支出情况,并列明每一类的支出的具体金额,但这些钱具体是怎样花的,公众还是一头雾水。这种情况在以往一些公开预算的地方和部门普遍存在。显然,过于简单和笼统的预算,公众看不懂内容,自然也就无从监督,这样的预算公开与公众的预期相去甚远。
由此,我想到了香港的财政预算。2009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宣读新年度财政预算案,预算案文本非常详细,总共七大本大16开黄色封面的“大书”,甚至详细到坐椅。然而,相比香港的财政预算,内地不少地方的财政预算报告显得单薄晦涩,往往只有寥寥数页。
政府资金来源于纳税人,作为各级财政的真正主人,纳税人有权知道每一笔钱的用途和使用情况。这不仅是法律赋于公民的权利,而且是政府应尽的义务,更是建设民主法治政府、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财务开支和预算情况,对广大纳税人而言成了一个“谜”。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对我国31个省级政府财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这项研究所指定的113项调查信息中,公众能获得的信息平均为22项,不到所调查信息的1/5。政府部门财务不透明、缺乏公众和制度监督,直接导致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多年持续畸形扩张。《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从1978年至2006年,财政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的费用增长143倍,年均增长19.4%,远高于同期年均10%左右的GDP增速,也超过年均13%左右的财政支出增速。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从1978年的4.71%上升到2006年的18.73%。此外,还引发公共资金被挪用或滥用、违背民意的形象工程、奢侈浪费的职务消费、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等众多问题。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公开制度,已是大势所趋。
我们相信,随着国土资源部公开部门预算,预算公开在我国将成遍地开花之势。我建议,政府部门预算公开不妨学学香港的做法,切实把这一好事做好,把预算做得更详细、明确、科学,让群众看得懂、监督得了,而不要让其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