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挑战降临
大剂量抗生素,救治无效……
用什么挽救病人?病人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答案无从而知。
首例报告的SARS病人,即非典病人,也是全球首例,他是广东人黄杏初。2002年12月15日下午,黄杏初被送到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内科病区,当班医生叶钧强诊断其症状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两天后,医院再次收到一位症状相同的患者郭仕程。叶钧强笑称与他相会是“缘分”,这两位病人都是在外地患病后返回到河源老家的。在用了各种退热方法及抗生素治疗后,两位患者的病情始终不见起色。病情紧急!叶钧强亲自把黄杏初送往广州陆军总医院,12月22日,他又把郭仕程送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很快,叶钧强这位最初接触非典病人的医生与河源市人民医院的其他六名医护人员,被感染了与患者相类似的症状。
5月的广州已是高温炎热,呼研所那些收藏有非典病人病历的铁皮柜,却异常冰冷。在所有的病历卷宗中,有一份这样的记录:郭仕程从河源转到呼研所时情况“特殊”,其病情不仅持续高热、干咳,而且肺部经X光透视呈现了“白肺”:双肺部炎症呈弥漫性渗出,阴影占据了整个肺部,使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不见效。
不寻常!
钟南山作出这样的判断:这种肺病的毒性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不仅来势凶猛,而且难以治疗。
作为呼吸疾病的专家,他凭直觉意识到这个肺病严重的毒性程度,它阴森森地扑面而来,让人如同身着单衫,伫立严寒。
幸运的是,郭仕程没有被死神带走。
在医生们为这非同一般的病例寻找救治方案之时,广东省内接连出现相同的病例。顺德发生同样疫情。之后,从病例档案中反映出:中山,截止1月20日发现28例此类病人。
1月21日晚上,钟南山赶到中山,会同广东省卫生厅派出的专家组,对中山出现的这些病人进行会诊和抢救。第二天,专家们起草了一份《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这份报告,第一次将多日以来困扰着人们神经的“怪病”,命名为“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
到200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大量的,而且是大剂量的抗生素被用于紧急治疗。然而,这样的治疗,却一直无效!
广东省内各地都出现了疫情,而且陆续有同样的病人被送到呼研所和广州市内的大医院来,病情发展迅猛。
从2002年12月下旬开始医院陆陆续续接收病人,医生和护士就开始出现感染,因为当时对疾病认识不清楚,防护不充分。当然,对疾病的治疗也成了问题。是继续用抗生素,还是改用皮质激素,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内部开始有了争议。
因为激素会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从学术界来说,很多人都反对这种治疗方法。但是,如果不及时使用激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已经难以免疫,如果再出现继发感染,病人本人生命会出现危险,一旦出现医院内的感染……面对激素,就如同面对了一把双刃剑。
用抗生素,还是用皮质激素?对病人的救治一时出现不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