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5月14日播出节目“大水突袭华南损失4.27亿元”,以下为节目实录:
继西南大旱、玉树地震之后,进入五月份,又一场自然灾害向我们袭来。南方广东、湖南、江西等地连遭特大暴雨袭击,多个地区的降雨量超过历史记录,而且据气象预报,南方强降雨天气未来还将持续,就在昨天晚上和今天凌晨,南方多个地区再次遭遇了暴雨袭击。
刚刚进入5月,广东等南方地区就早早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这在往年是很难想象的。气象专家把重大汛情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厄尔尼诺现象,但城市多处内涝和严重积水,也暴露出在基础设施上的不少缺陷。地处珠三角地区的广州应该说并不缺少应对强降水天气的经验,怎么会在这场大雨中却显得力不从心呢?
广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伍志方:比如说一百毫米的话,可能就是拿着一桶水直接这样子倒下来,这种感觉。
广州市民丙:负二楼满满的,水满了
特大暴雨几乎将整个广州城陷入一片汪洋。5月8日,仅仅在12个小时之内,降雨量超过213毫米,这相当于广州城往年整个5月雨量的70%。广州市中心城区严重内涝,内涝点达到118个,其中89处为新增内涝点,44处严重水浸。全市共有935人受灾,87个镇(街)受淹,38间房屋倒塌,因强暴雨天气导致山洪倾泻、泥石流掩埋铁路线路,京广线韶关段铁路线路一度中断,数百名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126班航班延误。
广州市民甲:天河北都是汪洋了,水流很急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运行指挥中心副总经理熊国斌:6号奇怪现象是雷雨,新的雷雨不断地在生成,导致了整个机场北雷雨持续了6到7个小时。
暴雨过后,无论是广州的老城区还是新兴CBD都出现了严重的水浸街现象。杨箕、龙口西、林和西等交通要道几乎变成“水塘”,道路堵塞、行车困难直接导致工薪族们上班迟到。经过暴雨“洗礼”,广州几乎变成了“水城”,在路上开车就像开船一样寸步难行。
市民:我们的员工当天都是趟着水,很多都是互相搀扶走过来的
因排水系统不佳,在广州多处住宅小区,车库或停车场变成了“水库。在广州天河区中海康城小区三期,记者看到,车库被附近的车陂河涌水倒灌,导致整个车库被淹没。在车库入口,挤满了车主,此时车库里面水已经没到肚脐眼,很多车辆已经没到只剩一个顶了,而河涌的水仍在往车库里倒灌。车主们反映,车库里面停有400多辆小车,除一辆凯迪拉克越野车逃出之外,其他车辆全部被淹,经济损失有数千万元。
市民:gps报警,我的车不安全。
暴雨侵袭后,广州市多处发生积涝、水浸街等现象。部分地下车库被水灌满,车辆纷纷遭遇没顶之灾,变成“泡汤车”。道路上停放着各个修理厂家的救援车、保险公司的赔付车以及被拖出来的车。很多市民反映,由于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次暴雨会有这么凶猛,车子并没从地库提前取出,被大雨浸泡过之后,已基本报废。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暴雨至少导致1.3万辆汽车报损。根据广东省保监局最新统计数据,广东保险业共接受近日暴雨灾害相关保险报案数22211件,初步估计损失金额4.27亿元。其中,涉及车险报案数1.824万件,初步估计损失金额1.7亿元;涉及农业保险报案数1172件,初步估计损失金额802万元;涉及其他保险业务的报案数2799件,初步估计损失金额2.49亿元。
5月12日下午,暴雨再次袭击广州市区,由于适逢周一上班高峰期,造成广州市区相当一部分主干道受堵,给上班一族带来不少麻烦。而暴雨导致25个航班受大雨影响延误或取消。
广州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伍志方:因为现在目前我们的大气科学理论的话,也很难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水气积聚在广州的上空,那么又是什么样的机制使得这么多的水气的话,降到那个地面上来。
变化多端,毫无征兆,在各种指标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产生骤然巨变,专家们将这一次大雨袭城归结于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即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而这种失衡的现象一般2—7年会出现一次,突然的爆发、破坏力巨大,成为了这种现象的显著特征。气象部门预测,在短暂性“歇息”后,暴雨天气将再度袭来。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周永章:全球气候变化的结果就是让这些所谓灾害性的事件,变得更加极端,有强度,变得更大,来的频度发生了变化,比如原来来3次、5次了,现在来7、8次,五年一遇、十年一遇甚至20年一遇,我们很快就突破了,频频突破,可能跟这个有关系。
这场大雨可以说给广州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也许行车道比人行道高几公分,平时感觉不到有什么不方便,但在罕见的大暴雨面前,这点不起眼的高度却成了重要的缺陷。暴雨积涝,是国内众多城市的顽疾。事实上,就在4月22日,就曾经有一场大暴雨使广州全市出现12处内涝,部分地段水深达到15厘米至1米左右。而在5月8日和12日的大雨,强度更大,造成的内涝损失也更严重。百年难遇的大雨是偶然的,但每次偶然都导致内涝,这其中又有多少必然的因素呢?再来听听专家的分析。
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庆良:防范意识不强,包括我们政府主管部门、职能部门防范的特大灾害天气的这种意识不太强,应急意识不太强,如何来防范出现和会出现的历史性罕见的风雨灾害,这方面我们这根弦拉得不紧,拉得不紧。
大雨围城过后,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召开会议,用异常犀利的批评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防范的漏洞,直指防患意识不强和城市建设诟病。统计显示,五月中旬以来,广东多个地区受到强暴雨侵袭。暴雨首先造成了交通瘫痪,广州的一些主干道如广州大道、广园路等,有的地方水深竟达3米,车辆、行人被困途中数小时,部分地铁线路停运,200多辆快速公交车(BRT)被困,白云机场138个航班被延误,经济损失超10亿元,两场暴雨接连拷问广东城市建设盲点。
记者现场:这里是广州的主干道广州大道,长长的广州大道铺上了新的沥青路,但是铺上了新的沥青路之后呢,我们可以看到新路和老路中间形成了一个大概有3com的落差,一旦遇到暴雨的时候自然就会形成低洼地,形成了低洼地自然就会形成积水。
“落雨大,水浸街”,作为沿海城市广州经常遭遇洪涝灾害的袭击,其特点便是人们说的“水浸街”。2009年至2010年,广州市安排了9亿元资金对中心城区228个较严重的水浸街“黑点”进行整治,已完工176个工程项目。专项治理的主要内容是清疏堵塞管道、增大排水管径及建设必需的排水泵站,以增大管道的排水能力。然而,这些防御工程,在遇到几十年一遇的降水时,几乎完全失效。
广州市规划院前总规划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现在为了赶工程,我们就在原来路面上再加一层沥青,路面很漂亮,但是当铺砌的沥青放到路面上的时候,整个一条路的标高就改变了,当整个城市的道路的系统都平均的增加一公分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旁边的怎么样?人行道就矮了,然后旁边的那些土地就降下去了,就是它矮了一厘米,那么汇水面积足够大的时候,原来水是可以流走的,一厘米的水流不走了,他水流足够大的作用,它流到低洼地的时候,就变成非常大的涝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