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2日在北京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将立法保护国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中国的立法机构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包括文化部在内,都在推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
6月12日,中国将迎来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 “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目的在于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据了解,近年来,为了让民众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价值,有关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采取多种措施,举办相关的展览、演出、讲座、论坛和培训等活动,让普通人走进、了解并热爱那些古老、传统的艺术和习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显著
在国新办2日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的发布会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庆善先生表示,自从2006年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就显著。
张庆善说:“这五年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概括为:举国关注,举世关注。之所以引起关注就是因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五六年前人们连什么叫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都不清楚,到今天几乎成了大家最熟悉的语言,这反映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发现是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长期生活在民间的艺人成了国家重视、大家关注的艺术大师,这些年的工作(成绩)是巨大的。”
立法保护是最根本的保护方式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发布会上介绍说,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有近87万项,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技艺和医药、民俗等十大门类,中央和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17.89亿元人民币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据统计,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公布了两批共100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命名了近150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设立了闽南、热贡和羌族等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
同时,王文章指出,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任务艰巨,面临着许多难题,例如,一些地方仍然缺乏科学保护意识,重申报、开发,而轻视保护和管理,违背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他表示,下一步,中国将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法律规范保护行为。
王文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多方式,但立法保护是最根本的保护方式。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是比较注重推进立法保护的。现在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包括文化部在内,都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布。立法已经做了很多调研,草案正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还)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机制、退出机制,对保护不力的项目和单位予以警告和摘牌。”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指出,公众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是做好保护工作根本基础,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保护意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生活、焕发时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