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钱伟长生前照片(1988年3月摄)。新华社发
钱老伟长溘然逝世的消息我是在医院输液时得知的。顿时,为之一惊,眼泪夺眶而出。
那天,我想得最多的是22年前在广东梅州对钱老的一次采访。现在,我把这次采访的前前后后写出来,以此寄托我的哀思。
挡驾
1989年12月,世界客属联谊会在广东梅州召开,我有幸应当时梅州市委书记徐丹华、市长黄华华的邀请参加。作为一个老宣传工作者、老新闻工作者,我深感自己有责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与会有代表性的重量级人物的心声如实报道出去。
我首先想到要设法采访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他和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总理并称为中国的“三钱”,是我所敬佩的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会前,我听说,钱老血压高,没有接受医生劝告,坚持要来参加这次重要的大会。但是上面有交代,钱老只参加大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不要安排其他会见和记者采访,尽量让他好好休息,不能出问题。当时,我从保健医生那里了解到钱老当天血压还平稳,情绪也好,就尝试说服工作人员让我采访。我拿出离休证和记者证,对他们说:“我是出于对钱老的敬佩,只要见他一面,问声好,他不愿谈,我马上离开。”但他们坚持想见钱老“没门”,要采访“没商量”!钱老在里屋听到有人大声说话,马上走出来,问:“出了什么事呀!”我于是边叫“钱老”,边走上前去。我说明自己的身份后,钱老连忙拉住我的手说:“我身体还好,坐下来聊聊,不碍事。”
提问
我请钱老谈谈他不是客家人,为什么积极支持在梅州召开的世界性的客属联谊会?这个问题使钱老陷入沉思。
接着,他深情地侃侃而谈:我们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几千年了,我们的先人形成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古国,很不容易。可是从清朝起,闭关自守,不了解世界潮流,不注意国际交往,不重视发展生产、发展经济,结果落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长期受到外部势力的封锁和其他原因,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有条件明确提出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政策,目的就是要发展生产,把国家搞富,这是个很好的时机。
我们中华民族有一大特色,就是华侨众多,而华侨中有相当一部分客家人。正如台湾代表在发言中讲的,过去说英国是日不落的国家,现在可以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就有客家人。他们背井离乡,在特殊的条件下,在困难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就形成了勤劳刻苦,团结奋进,勇于开拓,知书达理,崇敬祖先,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
回答
去年冬天来到梅州,看到这里的干部、群众,大家都想尽快把家乡建设好,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中的客家人,也想把梅州这个山区搞富起来,我感到很高兴。听说梅州准备召开世界性的客属联谊会,我表示支持。回北京后,我向国家有关领导人反映了这件事,得到中央和省里的支持。现在,实践证明,这个会开得是好的。请海外客家人回来参加盛会,至少有两个比较:
一是纵向比较,让他们看看自己的祖居地,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同他们离开家乡时有多么大的变化。这次一般的反映是比他们离家时变化太大了,比来以前想象的或听到不正确的传闻要好得多,使他们更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信心。
二是横向比较,看到自己的家乡和侨居国地区比,还是落后很多,差距很大。住在家乡的客家人当然要奋发自强,但侨居海外的客家人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把家乡建设好。他们了解到家乡的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就可以考虑从哪方面帮助开发。
钱老强调说:世界客属联谊会,联什么,谊什么,一定要十分清楚。我认为从根本上说,应该是“联”共同建设家乡之“谊”,而不是客客气气,热闹一番就完事。世界客属联谊会是民间社团组织,但它可以成为海内外经济文化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帮助海外客籍人士到内地来投资办企业,使双方都得到实惠,这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
评述
我说,钱老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是个大知识分子,梅州又是文化之乡,在这方面您能谈点什么?钱老不假思索地说,知识分子没有大小。中国知识分子有一大长处,考虑“公”的多,能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话不都是知识分子共勉的吗?中国知识分子另一个长处,就是经得起磨难,身处逆境而爱国爱乡矢志不移。客家人黄遵宪、丘逢甲等是这样的人物,韩愈、苏东坡等也都是这样的人物。苏东坡贬去海南,韩愈发配到潮州,始终是忠心耿耿为人民谋福利,至今还受到人民的崇敬和赞誉。梅州是人才辈出的地方,郭沫若老先生有诗称赞梅州“人物由来第一流”,这是梅州很可贵的智力资源。我说钱老这两个长处您兼而有之,是出类拔萃的知识分子的代表。当年您老弃文从理,要为国家造飞机大炮。就在“文革”下放劳动中,您也在搞发明创造。被人称为“万能博士”。钱老呵呵大笑,哪有“万能”的人,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向周总理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交代
晚饭后,我连夜把稿子写出来,准备第二天上午按约定时间采访完另一个对象后,再送钱老审查。谁知在等吃午饭时,保健医生告我,钱老午饭后就要和叶选平省长一同回广州。我怕错过审稿机会,没吃午饭就赶到钱老下榻的宾馆等候。
其时,钱老已回到房间。我送稿去审,又遭到工作人员挡驾。他们说:“你这个同志,得寸进尺。昨天不让采访,你要采访。现在,钱老休息一下就要回广州去了,你还要他看稿子。不行!你把稿子寄到北京去。”我耐心给他们解释:“寄到北京去很费事,你们支持一下,问问钱老,请钱老定,可以吗?”钱老听出我的声音,连忙出来排除干扰说:“怎么能带回北京去看,新闻要讲时效性,我现在就看。”
钱老摘下眼镜,仔细看了一遍,用笔端端正正地在第一页上方签上钱伟长三个字。他接着说:“你也是花甲之年了,还有高血压病,要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身体,才可以写更多更好的文章。”我说谢谢钱老接受我的采访,谢谢钱老对我的鼓励、关心。钱老说,我们知识分子,都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一心一意为振兴中华、搞四化建设作贡献。你是新闻工作者,请你有机会就把我这句话带给大家:“我们中国是大有希望的!”
三天后,广州一家大报以《钱伟长语重心长:我们中国是大有希望的》为题在一版头条刊出了采访钱老的新闻。
尊敬的钱老,您22年前的话语,实践中已得到证明。“我们中国是大有希望的!”钱老,您可以放心地走,好好安息吧!陈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