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友发现腾讯总裁马化腾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深圳市高层级人才住房补贴发放名单中。记者发现深圳去年6月正式启动向高层次专业人才发放住房补贴,腾讯、华为、TCL等知名企业的高管均在住房补贴名单中。
在一房难求,贫富悬殊的语境中,深圳向企业高管发放房补,这种对比和刺激,无疑十分强烈。多数网友认为权贵阶层不应享受政府房补,也有网友质疑深圳市的住房补贴制度。当然也有理性声音认为,这个毕竟是一项经过研究决定的地方政策,不是某个领导一时兴起之举,照章办事,无可厚非;而马化腾们,则更是无辜,在这事儿上他们或许还是处于被动地位。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那此事确实没什么明显不合法理之处。可是,这事儿横看竖看就是透着一股别扭劲儿,不然舆论也不会掀起轩然大波,网友也不会揪着不放。若发钱的和领钱的都没错的话,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知名评论人马光远先生发了条微博,认为马化腾领房补,这怨不得马化腾,而是中国社会治理泛福利化的表现。各地为了所谓的吸引人才,将不该作为奖励的东西轻易的作为奖励。比如,有些地方奖励高考分数,有些地方奖励经济适用房,有些地方奖励住房公积金,等等。
这话靠谱,不过我认为这背后还有一层意思,它不光是泛福利化的问题,还折射出一种畸形的“励志生态”。300亿身家的人,每月可以领他毫不在乎的3000元房补,而每月只挣3000元的人,却只能生前经适房死后经适墓,这是一种怎样病态的“励志模式”呢?
一切优势资源、政策利好都被“成功者”垄断了,但这里“成功”的解释权,却也被人垄断了。罗永浩所批判的“所有在雨天被蛮横的宝马车溅过一身泥的穷光蛋都应该发愤图强努力赚钱买宝马车然后去溅别人一身泥”的“励志观”,横行于世。而诸如唐骏学历门和马化腾房补门等,就可视为这种“成功学”“励志观”的变种。
吃亏的人永远吃亏,占便宜的永远占便宜,马太效应被无形持续地放大。穷者愈穷,富者恒富,权二代们甚至世袭了祖上的垄断权。多孔性的社会结构被阻塞,上升通道淤塞,社会就会板结,失去生气。所以,当听到有人说“我们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获得特权”时,很多国人深有感触。在小到孩子上学排名,大到政府垄断的“占有性”的资源分配中,这种“特权”意识和操作都有迹可循。
这种传统是与体制有关的文化问题,它长期存在,根深蒂固,但却并不代表它有天然正当性和正义性。特别当它以公共政策的面孔出现时,就更可疑了。以高层级人才房补为例,这点钱对这些“人才”意义有限,但却严重戕害公平正义。而且它的政策导向意义更可怕,那是一种负面激励,暗示的是只有成为“人上人”才能拥有房补等“特权”。这在贫富分化之外,加剧了社会心理分化,且这种成王败寇逻辑和政策应有的公共理性严重相悖,不得不察。(李晓亮 原题:马化腾们的房补折射畸形的“励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