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7日讯
“从各地发布的城市大气质量报告看,我国城市的大气质量似乎已经有了明显好转,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在逐年提高。但为什么人们感觉阴霾天气越来越多呢?”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重华认为,这既不是大家感觉错了,也不是评价体系作假,而是评价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也明显低于国际标准,需要修订和完善了。
陈重华说,以杭州为例,2009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27天,但当年杭州实际灰霾天数达160天。据介绍,灰霾天气现在已被列为肺癌头号杀手。
陈重华表示,“大家尤其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明明是自我感觉不好的灰霾天气,但监测报告仍称‘空气质量优良’?”问题到底在哪里?
“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实行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API)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了。”陈重华说,这一体系是1996年基于早期煤烟型污染的环境特点所制定的,其评价指标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粗粒子三项,而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早已由传统煤烟型污染向复合型污染转变,空气监测标准与评价体系已严重落后,这就造成了人们对现行发布的“优良天气”的质疑和不认同。
陈重华认为,这一体系还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差距过大。另一方面,我国空气质量发布不全面,且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细颗粒物未列入监测和公布范围。
陈重华说,我国目前已具备了相应的监测能力,修订完善我国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应摆上政府和环保部门的议事日程。
为此陈重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抓紧调研,并将修订空气质量监测标准和评价体系摆上议事日程,早日向公众公布涵盖健康、蓝天、灰霾的空气质量状况。